生活当中,我们饿了就吃,渴了就喝。还有更加夸张的说法,说,老子在上三皇时是玄中法师,下三皇时是金阙帝君,伏羲氏时是郁华子,神农氏时是九灵老子,祝融时是广寿子,黄帝时是广成子,颛顼时是赤精子,帝喾时是禄图子,尧时是务成子,舜时为尹寿子,夏禹时是真行子,殷商时是锡则子,周文王时是文邑先生。
《帛书少子》这本书写到现在,越到最后越难。八十一章要连贯、严格而统一的诠释,所需要的知识架构和认知层次,是常人不可想象的。这次放出来1~4章,仅仅是章节导读,但其背后,是全文5千多个字的支撑,文字的训诂、版本的校勘、哲学、宗教的沉淀,科学的养成,历史的认识,还有对自我不断的否定.
第2章 处无为事,行不言教【经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①,斯恶已②;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③相和(hè),前后相随。恒也。是以④圣人处无为⑤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不始⑥,生而不有,为⑦而不恃⑧,功成而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