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袁京人工智能技术近些年悄无声息地融入到我们生活中的各个角落:智能语音客服、AI主播、语音转文字等常见功能极大地提高了工作生活的便利性,众多AI换脸、AI绘画App或小程序也因上手简单而让普通人一秒钟实现明星梦、画家梦,去年年底美国研发的聊天工具ChatG
新华网北京5月23日电(记者 卢俊宇)5月15日,首例“AI视听作品侵权案”开庭。此前,在4月23日,北京互联网法院宣判了全国首例AI声音侵权案,原告因其声音被AI技术模仿并商业化使用而获得胜诉;1月,中国首例AI生成图片著作权侵权案已判决生效。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石向阳 绘近年来,“AI换脸”走红网络,但其中暗藏不少法律风险和侵权纠纷。近日,杭州互联网法院审理了一起因“AI换脸”APP利用深度合成算法侵害他人肖像权的案件,判定APP开发者构成对原告肖像权的侵害。
原标题:防范AI复活法律风险,引导数字人安全发展近日,一些网络博主使用人工智能(AI)技术“复活”已故明星引发广泛关注。不仅李玟、张国荣、乔任梁等明星被“数字还原”的视频疯传,还有人借机推广收费定制服务。目前,AI复活还只是用图像和音频技术合成,类似于视频数字人。
眼下,在企业招聘过程中,越来越多求职者在面试中面对的不是人类面试官,而是人工智能(AI)面试官。《2023年中国网络招聘市场发展研究报告》的统计显示,AI视频面试的应用场景已占到31.8%。专业招聘平台大力推动人工智能招聘系统研发和应用的背后,是庞大的市场需求。
中新经纬3月24日电 题:AI深度合成技术蕴含巨大法律风险作者 肖飒 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3月23日,AI生成“特朗普被捕”图网络疯传,还登上热搜榜。据报道,美国前总统特朗普还没有被捕,但他“被捕”的照片已经在网络上疯传。
(视频 杨扬夏子 王贝贝)当前,AI已在多个领域被广泛使用,从医疗、教育再到金融交通,人们在享受它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它所存在的法律风险。那么在运用AI时,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遇到麻烦时,又该如何维护自身权益?
原标题:厘清AI换脸的法律边界据媒体报道,近一段时间,多个电商直播间被爆出主播利用AI换脸技术,将自己的脸换成迪丽热巴、杨幂等明星的脸,以获得更大流量,吸引更多客源。与此同时,网上还出现了一些AI换脸直播教程,发布者声称实时变脸软件可以帮助用户轻松变脸,助力引流卖货。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刘明】法律也将AI化?在2023年12月31日发布的报告中,美国联邦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约翰·罗伯茨预测司法系统“将受到人工智能(AI)的重大影响”,因为律师事务所、客户乃至法官自己都会使用这项技术。
广电总局出手监管“AI魔改”短视频现象。据认证为国家广电总局视听节目管理司的“新时代视听”微信公号,12月7日,广电总局网络视听司发布《管理提示(AI魔改)》(下称《管理提示》)。《管理提示》提到,近期,AI“魔改”视频以假乱真、“魔改”经典现象频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