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动的时候,我有很强的冲动去解决每一件事,完成所有任务。即使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哪怕是吃个水果,我都会兴奋不已,激动地手舞足蹈。”双相情感障碍的复发率高,发病第 1 年有 1 /3 的患者,5 年内有70% 的患者有复发。
由于初始发生的时间阶段并不是很明显,这让我对于双相障碍的遗传性问题进行了思考。随着思考的深入,很多孩子的双相障碍表现各不相同,在心理干预的时候,她的反应很快,语言流畅有时会出现正在谈论中的话题跳跃到其他地方,有时会让对方产生正常的错觉,这里面思维的细微变化只有资深专业的心理干预专家才能够捕捉到,在恰当的时间才能对动态病理性记忆进行记忆重组,每一次对双相障碍的孩子进行心理干预后,都会感到疲倦,但看到她们一天天的进步,心里感到十分欣慰。
他们时而情绪低落,郁郁寡欢,对任何事物都失去兴趣,仿佛生活失去了色彩;时而情绪高涨,热情洋溢,话语滔滔不绝,仿佛整个世界都被他们所掌控,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状态在他们身上反复交替出现,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事实上,他们可能正遭受着一种名为双相情感障碍的疾病。
3月30日是世界双相情感障碍日。梵高、拿破仑、海明威、“天才翻译家”金晓宇……古今中外不少名人其实都是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本期医线见闻,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和南京市第一医院心理咨询门诊牟晓冬副主任医师一起,走进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们的世界。
有人说,双相障碍患者的世界,是“停不下来的跳楼机”。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终生性情绪障碍,最初称为躁狂抑郁症,是最具挑战性的精神疾病之一,其典型临床表现是患者在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之间的极端情绪波动,它的核心是情绪不稳定。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影响情绪、行为、思维的一类常见心境障碍。而在抑郁发作期,患者又会感到极度的悲伤、绝望无助,出现饮食和睡眠问题,严重时会有自杀念头,甚至出现自杀行为。
自小一只眼受伤,求学时确诊双相情感障碍,在躁狂和抑郁之间徘徊,自学多门外语,完成22部共超600万字的外文译著……杭州天才译者金晓宇的故事一度刷屏。近日,电影《天才翻译家》将把这一故事搬上大银幕的消息引发关注。3月30日是世界双相情感障碍日。双相患者都是天才吗?
其实很多精神障碍都跟遗传密切相关,就比如遗传率比较高的精神分裂症,双眼情感障碍,如果父母一方患病,那孩子遗传精神分裂症的概率大概有13%,而普通人是0.3%~0.7%,遗传双相情感障碍的概率大概是10%~25%,而普通人是1%~3%,远远的高于了其他人。
我妈在2018年确诊为双相情感障碍,听我舅舅姨妈说她小时候就犯病过,症状表现为一段时间特别兴奋一段时间特别低落,低落的时候感觉全世界的人都要害她。我本人也得过抑郁症,有过自残自杀行为,我弟弟好像一切正常,我的抑郁是因为遗传还是环境造成的呢?
奶奶遗传有精神问题,年老后偶尔发作,她的亲姐妹有一个确诊了精神分裂,奶奶没有去医院确诊过,但是表现为双相情感障碍。父亲中年后出现双相。我是女性,青春期有过自残行为,容易焦虑感情失控,我在意识到可能有遗传问题之后,也在刻意控制自己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