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众多文化当中,俗语文化是大家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古人通过对自己生活经验的总结以及对各方面的见识,进行总结和提炼,大多数俗语都是由一句话构成,乍一看上去就能让人明白的道理,但是深入研究发现里面的道理却非常的深厚。
我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而丧葬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所以在丧葬这件事情有着很多的习俗和讲究,例如,人去世后,我国民间就有“做七”的说法,也俗称“烧七”,就是在亲人去世后的头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和七七,每七天上坟、祭奠、烧纸。
人的死亡分三次,一次是生命体征消失的生物学死亡,一次是下葬后的社会性死亡,一次是死后被人遗忘的真正意义死亡。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婚丧嫁娶也是每一个家庭必须要经历的事。我国虽然各地风俗习惯各不相同,但是对于丧事都是十分重视的,其规矩也是最多的。
从古到今,老祖宗留下了很多俗语,它们是老祖宗的生活经验总结,但是传至现在,受科学知识的影响,人们渐渐发现,很多俗语并不可取。但在很多老一辈人的想法里,他们还是很信俗语的预示。例如今天要说的这句俗语,“男怕三六九,女怕一四七”,那这句话中所说的数字,为什么会让人如此害怕呢?
农村老人去世,入土为安后,儿女子孙要“做七”,分别为“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八七、九七”,其中“单数七有专门的祭祀传统,双数七则只是简单焚烧纸钱”,这与“单数为阴,双数为阳”有关,人死为阴,阴则“做单数七”。
生活中我们常用的数字7,不仅与人的“生”“死”有关,甚至世间万物都与它有着密切的关联。世间万物好似都与数字7有所关联,例如:我们生活的一周是7天,人的头部有七窍、人的感情有七种、天空有北斗七星、我们常见的白光也是由七种颜色的光混合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