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进步,修行的人越来越多,人们通过提升自己,心情变得更好了,现实中的结果更好了,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受益。终归来说,修行的终点就是“明心见性”,明心是明白其中的道理和逻辑关系,见性是在现实生活中活出来,收获实际益处。
修觉当下境,体悟事上圆。大家好,我是张三君。《坛经》记载,1400年前,五祖弘忍传法前,设了一场考试。他让弟子们每人做一首偈诗。弟子神秀,作了一首:“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弘仁大师说,“没有见性。
一个人最大的痛苦,是认知和欲望不匹配,每天只盯着自己想要的,却从不想着改变自己。如果一个人的智商(认知)到了一定层次,一定是一个洒脱又自在的人。我们日常生活中,都是用心在作为,这就是有为,遇到任何事,都会起心动念,要知道“举心即错,动念即乖”。
【璞园家文化,专注家庭文化建设】前言悟透了生命的三重境界,人生从此开挂。今天,和大家来分享生命旅程中,这生命的三重境界对我们人生旅程有什么样的指导意义。正文不同心境的人,对生命三重境界的领悟和表达,会有所不同。我们列举三类不同心境的人,所表达的三种生命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