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App 6月2日消息,今天凌晨,英国顶级期刊《自然》杂志发表了一份研究成果: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与加拿大量子技术公司Xanadu合作,开发了一种可以执行多算法、可编程、可扩展的光量子计算芯片。
杨林。资料图在“培育‘新质生产力’:科学家与投资人共赴创变之路”闭门研讨会上,图灵量子COO、北京公司总经理杨林以“光子芯片和量子计算驱动算力变革”为主题进行了演讲。目前的算力主要是由电子芯片提供,电子芯片是基于电子器件的集成电路,通过电子器件内的电子流来实现信号的传输和处理。
北京大学王剑威研究员、龚旗煌教授课题组与合作者经过6年联合攻关,研制了基于超大规模集成硅基光子学的图论“光量子计算芯片”——“博雅一号”,发展出了超大规模集成硅基光量子芯片的晶圆级加工和量子调控技术,首次实现了片上多光子高维度量子纠缠态的制备与调控,演示了基于图论的可任意编程玻色取样专用型量子计算。
中国“芯”路:从光刻机到光量子芯片的飞跃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芯片作为现代科技的“心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面对外部的技术封锁与压力,中国科学家和企业并没有退缩,反而迎难而上,用智慧和汗水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芯”路历程。曾经,光刻机成为了制约中国芯片产业的一道难关。
近日,谷歌发布新一代量子计算芯片“Willow”,其在纠错能力和性能表现上实现了量子计算领域的重大突破。紧跟其后,由中国科学家研制的105个量子比特的“祖冲之三号”超导量子计算机也在arXiv线上发表,从实验数据来看,“祖冲之三号”内置处理器与Willow性能大致相当。
来源:新华网新华社华盛顿2月27日电(记者谭晶晶)中国科研人员主导的国际团队26日在美国《科学进展》期刊上发表论文说,他们研发出一款新型可编程光量子计算芯片,实现多种图论问题的量子算法求解,有望应用在数据搜索、模式识别等领域。
上海交通大学集成量子信息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金贤敏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透露,他所创立的国内首家光量子计算公司图灵量子,目前已掌握了自主知识产权的三维和超高速光子芯片核心技术与工艺,从设计、流片到封装测试,再到系统集成和量子算法,可实现光量子计算芯片的全链条研发。
在经历了美国技术封锁后,也让国人愈发重视起芯片的作用,虽然国内的芯片产业起步比美国晚,但并不意味着西方国家就可以利用这一技术来限制中国的发展,如今中国直接打造出全球最大规模的光量子芯片,它的性能就连美国都被比下去了,那么这种芯片到底有啥用途呢?
每经编辑:杜宇据科技日报2月6日消息,加拿大Xanadu量子技术公司开发出全球首台可扩展光量子计算机原型。该公司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发表文章详细介绍了其设计和构建过程,并展示了该原型机如何能够灵活扩展至所需规模。这项突破为未来大规模量子计算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据新华社报道,上海交通大学金贤敏团队通过“飞秒激光直写”技术制备出节点数达49×49的光量子计算芯片,并表示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光量子计算芯片,我想了解一下,这个光量子计算芯片主要的优点是什么,和传统计算机相比,具体的优势是什么?有没有大神帮忙解答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