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4月,毛泽东化名“二十八画生”,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名文《体育之研究》。他认为,当前国势衰弱,武风不振,唯有提倡体育,通过运动增强国人体魄,才是救亡图存的不二法门。由此,他对流行的静坐健身法予以批判:“近有因是子者,言静坐法,自诩其法之神,而鄙运动者之自损其体。
第五章原理篇人类之根本老子之言曰:“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此言万物之各有根本也。相彼草木,由胚而芽,由芽而干枝茎叶;畅茂条达,小者寻丈;大者干霄。问其何以至此?孰不曰根本之深固乎?盖草木之根本敷畅,斯能吸收士中之养料,以运行于干枝茎叶,而遂其生成,此人人所能知也。
在蒋维乔撰写的《因是子静坐养生经》(简称静坐养生经)中称,静坐是蒋介石奉行一生的养生法,易于学习,效果显著,比瑜伽更安静,比普拉提更简单。其实,静坐养生法是将传统养生与科学解释结合起来,最大目的就是使血行保持正常,无病时候,可以防病,有病时候,可以治病。
接着再讲,上次说到蒋维乔先生下定决心静坐养身。我们看看蒋维乔先生接下来的静坐经历。初为静坐时,自定课程:每晨三四时即起,在床趺坐一二时。黎明,下床盥漱毕,纳少许食物,即出门,向东,迎日缓缓而行,至城隅空旷处,呼吸清新空气,七八时归家。
□ 姚一鸣夏日闲翻,找出一份旧时收的故纸,是蒋维乔《抗战八年敌伪诱胁记》,共十六开两张四页,这份故纸是怎么得来的?好像是在文庙老摊和一批旧书刊一起购来的,价极廉。当初看到有些内容,也就收下了。但这份东西究竟是杂志的散页,还是出刊时的样张,并不知晓。
蒋维乔,字竹庄,号因是子,江苏武进人,秀才出身,近代知名教育家、哲学家、佛学家、养生家。1902年,结识了蔡元培,共同从事中国教育会的爱国教育运动,曾任中国教育会监察,爱国学社教员,爱国女学事务、教员、校长,商务印书馆小学教科书编辑等。
无论是佛家,还是道家静坐,或是印度的瑜伽功,其静功的修持,内涵虽有任督周天、中脉明点、阿萨纳暝想等不同,但在采取盘腿而坐这一修持姿势上,却是共同的,尤其是练到比轻高极的阶段,各派功法几乎都强调取双盘之势。
有这么一位百岁老人,对自己的养生之道阐述得颇为全面,其中或有可借鉴之处。之所以称他为“红色老人”,是因为他在年轻时接触了马克思主义之后,就自觉学习,并最终服膺马克思主义,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来看问题,自觉地使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