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以后,给饥渴的北方已经供应了几百亿立方的水,华北平原的地下水位都已经得到了上升,对北方经济起到了巨大的助力作用。在目前国内各行各业产能都严重过剩的这个历史阶段,如果能立即开工建设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民族的长远未来都有着伟大且重大的意义。
9月4日,国资委发表了名为《中国南水北调:增强服务国家战略功能作用 打造水网投资建设运营样板》的专题文章,说到“西线公司筹备组配齐配强力量,全面有效开展相关工作”等,说明南水北调西线公司筹备组已经开始运营。
都说水是生命之源,古时候的祖先就依水而居,现在因为有了各种输送水源的渠道,我们摆脱了沿河而居的限制,但是不论是百姓平常生活所需的居民用水,还是各种生产所需的农业、工业用水,这过程中所需要的水资源不是一点半点,没有充足的水那是万万不行的。
2002年,中国正式开始了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到2022年,南水北调的中线工程和东线工程基本完工,其中中线工程已经累计调水550亿立方米,极大缓解了北方的水资源匮乏的问题。但是,当初规划的西线工程却迟迟未能上马,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微信公众号“信语南水北调”消息,11月3日,中国南水北调集团青海有限公司在西宁正式挂牌成立。青海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刚,省委副书记、省长吴晓军和中国南水北调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蒋旭光,党组副书记、总经理汪安南出席仪式并共同为公司揭牌。
2002年,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开工,时至今日已近22年,东线和中线已经通水10余年。2018年,西线工程预算出炉为:4892亿,时至今日预算规模只怕又要进一步提升,理论单方水供水能力投资在30元/方以上,远高于中线和东线。
2002年,国务院批复了《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明确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分别从长江下、中、上游调水,沟通长江、淮河、黄河、海河4大江河水系,构成我国“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水资源配置格局。
南水北调是我国工程史上足以载入史册的一项伟大工程,提及南水北调相信很多人都对这四个字颇有印象。但是,目前仍有很多人不了解南水北调的真正意义和目的,更不知道南水北调其实还分为三个工程线,其中每个工程线都有各自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今年全国两会上,由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席崔波委员和齐同生委员、陕西省政协主席韩勇委员、青海省政协主席多杰热旦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主席努尔兰·阿不都满金委员、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副主席郑福田委员联名提交了《关于加快建设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