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天气转冷,我国各地陆续出现新冠疫情。新冠病毒在冬季更容易传播吗?很多人不了解。本文我们就探讨一下这个问题。本文将探讨如下3个方面的问题:1、新冠病毒到底喜欢热还是凉?2、新冠病毒在什么环境下更容易传播?3、在冬季如何预防感染新冠病毒?
来源:【中国吉林网】近期伴随秋季的来临、气候的变化,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流感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有所增加。新学期的开始,城市流动人口的变化也导致了易感人群的增加。正因如此,正确认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和流感病毒,以及日常生活如何有效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体外分离培养时,新型冠状病毒96个小时左右即可在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内发现。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摄氏度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氟已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
近日,多地通报出现气溶胶传播导致新冠病毒感染的事件,提醒我们要予以重视。4月10日,浙江省宁波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发布通报,宁波某确诊病例乘坐自驾车进入某地下停车场,同时间段内另有2位续发病例在该停车场内停留且未戴口罩,存在气溶胶传播导致感染的可能性。
虽然没有公开政策的出台,但自11月底以来,北京、广州、石家庄、重庆等地的部分区域,无论是因为转运不及时,还是考虑到给老人孩子一个更好的康复环境,抑或是社区的默许,已经有新冠阳性感染者实际上实现了居家隔离。
当人在说话、大笑、唱歌、咳嗽、吐痰、打喷嚏等过程中,病毒可以附着在尘埃、飞沫上,或者是失去水分的飞沫核上,这些微粒直径小于100微米时以气溶胶的形式进行扩散,尤其是飞沫核在空气中几乎不下沉,而且飞沫核中的冠状病毒有蛋白质膜壳的保护,可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活性,因此气溶胶可以漂浮至更远处,造成远距离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