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见证伟大时代,展示辉煌成就,作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的主办单位,中国考古学会、中国文物报社于4月18日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展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展示推介系列活动,展示宣传新时代十年通过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遴选出的百项考古新发现,系统回顾和总结新时代中国考古取得的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激励考古工作者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推动考古事业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再创辉煌,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致远舰上发现的武器弹药。致远舰上发现的餐具残片。(本文图片为受访者提供)核心提示记者8月8日从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历时7年编写而成的《致远舰水下考古调查报告》正式出炉。这是我国“甲午沉舰系列”首个水下考古调查报告。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有一枚单筒望远镜,它的中部被挤压断裂,2016年临时加固后从致远舰残骸提取出水,经过文保人员后期修复才还原了它的模样。物镜上刻有英文花体字 (Chin Kin Kuai),它的主人是致远舰大副陈金揆,官职仅次于舰长邓世昌。
沉睡在海底的甲午海战致远舰是如何保护的?控制海水腐蚀至关重要。水下考古队员们潜入海底,把30公斤重的锌块固定在致远舰残存的铁甲表面,尝试用牺牲阳极的办法来减缓致远舰的锈蚀。来,沉浸式看考古队员更换锌块!
在本厂长的好友、著名海军史研究者陈悦先生的鼓励和协助下,本厂长于2018年根据新发现的史料和图纸重新绘制了全套的参加过甲午海战的中国军舰线图,在此之上更进一步,有了尝试绘制一条中国军舰的纵向剖面图的心思,在纪念一百多年前曾经为保卫中国海疆而浴血奋战的海军先烈的同时也能向普通人展示十九世纪末的中国海军官兵在战舰上是如何生活、工作以及作战的直观画面。
在甲午沉舰水下系列考古工作中,考古人员在致远舰提取出水了一件刻有花体英文名字的单筒望远镜,经过判读发现这是致远舰大副陈金揆在“留美幼童”期间使用的英文名。19世纪70年代,洋务之风席卷华夏,清廷开启了“留美幼童”计划。
中秋节前夕,也是甲午战争130周年的纪念日来临之际,英国纽卡斯尔埃斯维克的圣约翰墓园(Elswick, St. John's Cemetery)内发现了一处新的北洋水师人员墓地。澎湃新闻(www.thepa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