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与反贫困,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研究议题,更是一个关乎人性、检验制度的实践“考题”。《贫困的终结》汇集了“扶贫教授”李小云多年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感悟,由短文、小品结集而成,不是一本系统的专著,但却充满了思想的火花。
全文3342个字,阅读大约需要10分钟。为什么一个人或一个家庭会陷入贫穷?我不知道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作为一个原生家庭并不优越的人来说,「努力摆脱贫穷」是我从上大学到现在一直以来的最大目标,但我从来没系统想过引发贫穷的本质到底是什么。缺乏资源、金钱?穷人太懒、不思进取?
对此《稀缺》这本书的两位作者——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赛德希尔和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埃尔德,在经过长期扶贫与研究后,提出论点:当长期贫穷的人在得到一笔钱后,往往会以穷人的思维方式来运用这笔钱,而最后的结果导致更加贫穷,穷人越来越穷,往往是因为过于“勤奋”。奇特的致贫因由:“勤奋”
有人感叹说,“这世上只有一种病,就是穷病”。这一感叹既有无奈,也有悲愤。然而贫穷的根源究竟是什么,却极少有人能够说清楚。比如很多人将贫穷的原因,归结于个人的懒惰、愚蠢和短视。然而,这种居高临下的指责即便真的成立,也无助于穷人脱贫,尤其是那些世代的贫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