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保定为直隶省省会,是直隶总督驻地,自1669年至1968年三百年间,为河北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以及中国区域性政治中心,新中国成立后也两度为河北省省会,虽然现在成为了河北省下一个普通的地级市,但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保定是有希望重拾历史的辉煌的,接下来我就主要对保定的行政区划提一下自己的想法。
每座城市都有别称,比如北京被称为“帝都”,上海叫“魔都”,那么问题来了,保定除了“冠军之城”“长寿之城”之外,如果让你再给她起一个名字,你会叫她什么呢?这是她的素颜照……山水之城保定有山有水,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2015年5月13日,今天,河北省保定市召开行政区划调整动员大会,正式公布国务院同意调整该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根据该批复,保定市原新市区更名为竞秀区,原北市区、南市区合并为莲池区,撤销满城县、清苑县、徐水县,设立满城区、清苑区、徐水区。
全文约2900字,配地图12张,请妥善安排阅读时间。底图为现代地图,用作古今对照。下列图中黑色虚线内为当代保定市行政区划范围。先秦时期,今保定市地区曾分属晋、赵、中山、燕等国。及至秦朝统一天下,设郡置县,其地开始纳入全国行政区划中。秦朝上图为秦朝末期。
如果说保定这两年作为北京人口中的热点话题,绝对与去年的“副中心”传闻分不开。事起于2014年3月19日,大量媒体援引《财经》杂志网站的消息,称京津冀三地已经达成共识,初步确定将河北保定作为“政治副中心”的首选地。
保定,这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古称上谷、保州、靴城、保府,因其城池形状似靴而得名靴城。它位于河北省中心地带,太行山东麓,是京津冀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素有“北控三关,南达九省,畿辅重地,都南屏翰”之称。
保定,古称上谷、保州、保府,又名靴城,河北省辖地级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京津冀地区中心城市之一,保定与北京相伴而生,保定之名取自“保卫大都,安定天下”,与北京、天津构成黄金三角,自古是“北控三关,南达九省,地连四部,雄冠中州”的通衢之地,历来为京畿重地和“首都南大门”。
河北,简称冀,河北在战国时期大部分属于赵国和燕国,所以河北又被称为燕赵之地。河北下辖石家庄、唐山、沧州、邯郸、保定、廊坊、邢台、秦皇岛、张家口、衡水、承德,共计11个地市,河北各地市在历史上曾多次变更名称,我们今天就来看下,回到古代,河北各地的名字分别是什么,假如用回古代的名字,哪一些会比较好听?
保定历史悠久,战国时期处于燕南赵北之地。北宋以前,保定这片土地上一直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独立行政区划,而是长期属于一个更大的行政区,如汉代的幽州、冀州,唐代的河北道等。北宋建立后,保定一带处于宋辽两国的边界线上。为加强北部边防,朝廷在清苑设保塞军。
今天保定市辖县数量估计全国无出其右者。虽然定州省直管,雄安新区基本不再纳入,但是代管县市的数量仍旧非常多。这些县中有些千年古县名在1914年的民国改名的运动中消失了。先介绍一下1914年民国的县改名运动。一般来说,中国古代历史上每一次王朝变更都会带来一次行政区划的重大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