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是原始图腾,是中国人眼中神圣的存在。宋代罗愿在《尔雅翼》里这样描述它:龙有鳞虫那么长,和九种动物比较像,它的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背上有81块鳞片,乍一看仿佛是用几只动物器官拼接而成。
中国人称自己是龙的传人,龙在神话故事中拥有重要的地位,存在于各种信仰跟崇拜中,古代黄帝自称真龙天子,父母对子女是望子成龙,称女婿为乘龙快婿……十二生肖里只有龙没人见过。先说说这十二生肖,产生于远古时代的图腾崇拜,到春秋战国时期形成,这可以从出土的秦简等文物中得到印证。
龙是中国的象征。早在伏羲时代,便有“太昊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左传》)”的传说,《竹书纪年》也有“黄帝龙轩辕氏龙图出河”的记载。根据现代考古研究,中国的龙最早起源于中原地区,并以中原的龙文化为核心,各地区形态各异的龙不断交汇融合,奠定了后世龙的基本形象。
龙的起源、原型与演变演讲人:王震中 演讲地点:首都师范大学 演讲时间:2024年10月王震中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担任中国历史研究院—河南大学共建“黄河文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会长等。
潮新闻客户端 杨晓杰龙,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动物,为鳞虫之首,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龙一直占据着极为特殊的地位。它既是皇权的象征,又承载着百姓的信仰与期望,是一种超越凡尘的存在。它高居九天之上,遨游四海之间,不可捉摸。
参考消息网2月10日报道香港《南华早报》网站2月8日刊发一篇文章,题为《“龙”的文字与意象的起源——从喷火猛兽到在亚洲成为力量的象征》,作者是莉萨·利姆。文章摘编如下:英语单词“dragon”是从法语中借用过来的。
在十二生肖中,龙是唯一带有神性的动物。十二生肖由12种源于自然界的动物即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以及传说中的龙所组成,用于纪年,顺序排列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