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由复旦大学主办的2023科技伦理高峰论坛举行,与会专家共论“数字技术时代中国科技伦理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对齐是跟谁对齐?对齐什么?】早在2001年,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在其执导的电影《人工智能》中就提出了一个伦理问题:当机器人学会爱人类,人类会爱机器人吗?
热播电视剧《繁花》里有这样一番话:“黄河路就像一个汽水瓶,你不开它,它不响;但你只要拿扳头轻轻一撬,它马上就喷出来。瓶子开了,关不住了。”不仅是剧中,现实世界里的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在这两年被掀开一角后,就涌现出一股不可逆转的强大力量。
伦理问题关乎人工智能未来技术走向、规则制定、接受程度等,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拥有强大的语言理解和文本生成能力,但其仅是吸纳虚拟世界中的数字代码集成,与客观世界交互仍有遥远距离。
【面面观·人工智能网络文学创作】作者:欧阳友权(中南大学网络文学研究院院长)编者按近一段时间,本版发起的“人工智能网络文学创作”讨论持续引发关注,不少学者针对这一话题发来笔谈文章,阐述各自的观点和看法。
自ChatGPT面世以来,生成式人工智能成为人工智能领域发展的热点。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基本形态,是采用海量数据来训练人工智能大模型,使其学会人类的语言文本和图像视频的统计模式后,能够在用户给出提示指令后,自动地生成所需的数字内容。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近年来,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展现了广泛的应用价值。其原理是利用复杂的算法、模型、规则,通过学习大规模数据,创造性地生成新的数据。这项技术能够生成文本、图片、声音、视频、代码等多种类型的内容,超越了传统软件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随着年初ChatGPT上线火爆出圈,公众对于人工智能的关注达到空前的高度。新技术浪潮给社会各界带来冲击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多争议和讨论:第四次技术革命是否会真正颠覆日常生活,人类是否有一天将被AI取代,人工智能技术在各领域的推广和应用带来的风险要如何应对?
原标题:高度关注ChatGPT伦理问题和法律规范近日,国家网信办公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生成式AI意见稿》),拟就类似ChatGPT等基于算法、模型、规则生成文本、图片、声音、视频、代码等内容的技术进行相应规范。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迅猛,为各行各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工具和视角,教育行业也不例外。人们对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教育、对学生影响的讨论也有着不同的态度。的确,科技是发展的利器,也可能成为风险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