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避免大众被错误信息引导,进一步普及更加科学并且贴合女性实际需求的医学信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副研究员赵更力、中华预防医学会妇女保健分会名誉主任委员王临虹教授及多位专家向大众传递科学易懂的宫颈癌热点防控知识。
来源:【长城网】每年的3月4日是“国际HPV知晓日”,今年是第六个“国际HPV知晓日”,意在提高公众对HPV的防控意识,保护女性健康。HPV与宫颈癌到底是什么关系?面对市面上不同的HPV疫苗,应该如何选择,我们请河北省肿瘤防治办公室副主任贺宇彤带我们一起认识HPV疫苗。
3月4日是第七个国际HPV知晓日,今年主题是“让世界少一份忧虑”。为提升社会公众的宫颈癌防治知识知晓率,争取全社会对消除宫颈癌的支持,3月3日,由河南省癌症中心、河南省肿瘤医院、河南省癌症基金会共同举办“第七届国际HPV知晓日暨加速消除宫颈癌健康科普论坛”,为全球早日消除宫颈癌贡献河南力量。
引言:HPV即人乳头瘤病毒,是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每年有近7亿人感染HPV,其中约2000万女性患有子宫颈癌。了解HPV的传播途径和如何预防感染对于保护个人健康至关重要。本文派特生物将详细介绍HPV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预防HPV。
宫颈癌又称子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宫颈癌是中国15-44岁女性中的第二大高发癌症,仅次于乳腺癌。宫颈癌是目前癌症中唯一病因明确,可早发现早预防的癌症。HPV(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是引起宫颈癌发生的主要病因。目前预防宫颈癌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即接种HPV疫苗。
3月4日是第六个“国际HPV知晓日”,今年主题为“让世界少一份忧虑”。近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加速消除宫颈癌行动计划(2023—2030年)》。3日—5日,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联合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对市民和在校大学生进行健康讲座,普及HPV相关知识和宫颈癌防治知识。
HPV是“人乳头瘤病毒”的简称,属于疱疹病毒,能引起人体皮肤黏膜的鳞状上皮增殖,表现为寻常疣、尖锐湿疣等症状,是常见的生殖道感染病毒,根据其致癌性,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一般情况下,高危型HPV若持续性感染就会导致宫颈癌变,90%左右的宫颈癌都与HPV感染有关。
每年的3月4日是“国际HPV知晓日”,呼吁公众关注了解HPV(人乳头瘤病毒)及其引起的相关疾病。今年的主题是“让世界少一份忧虑”。据悉,超八成女性一生中至少有一次HPV感染,你对HPV了解多少?面对市面上不同的HPV疫苗,应该如何选择?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认识HPV以及HPV疫苗。
每年4月15日~21日为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宫颈癌是威胁我国女性的高发癌症之一, 2023年ICO/IARC中国HPV和相关疾病报告显示,2020年在中国15~44岁女性中,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女性肿瘤第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