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梗概:《乡土中国》是费孝通先生的社会学名著,书中分别从乡村、家族、道德、礼法等各方面深入浅出地分析了中国乡土社会的结构及其本色,全面展现了中国基层社会的面貌。即使在几十年后的今天,书中透视社会的眼光、观察社会的方法依然给予我们深刻的启迪。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无讼》一章。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赵旭东教授做客清华“学堂开讲啦”,从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出发,讲述了传统中国乡村社会的特质与治理秩序,强调了传统乡土社会中内生性的互惠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费孝通晚年对中国从地方性走向世界性的文化转型及其对全世界贡献的思考。
图片/网络文字/费孝通《乡土中国》本书收录了费孝通先生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后期,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的“乡村社会学”一课的内容。费老尝试回答作者自己提出的“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这个问题。
乡土中国每章概括:1、《乡土本色》。“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文字是人和人传情达意的过程中受到阻隔的产物,但在乡土社会中,“面对面的往来是直接接触的,《文字下乡》说的是传情达意的空间之隔,《再论文字下乡》则说的是时间之隔,包括个人的今昔之隔和社会的世代之隔。
,江苏吴江人,当代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第七、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央民族大学名誉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