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个想法的人,一般都是高估了炮弹或者炸弹的威力,坦克炮打在钢筋混凝土的建筑上,最多能把砖墙打了个大洞,152/155mm榴弹炮威力大一些,能把整面墙打塌,但伤不了主体结构,大口径火箭炮集群覆盖确实能把楼体墙面打得差不多,但钢筋结构仍然会屹立不倒,就是战斧巡航导弹级别,也达不到完全轰碎那种效果。
相对于中国更多利用地形的游击战,巷战更加难解,毕竟在城市小巷里存在大量的无辜平民、障碍物以及视觉死角,所以导弹、轰炸机这些武器并不能在巷战中随意使用,坦克装甲车更是容易遭到伏击,而且是最薄弱的顶部遭到攻击。
刷到是缘分,感谢大家的阅读,希望您能动动小手帮忙点赞,关注,评论。意思是城市里的敌人,在不炸房子的情况下的战争,也就是彻底干净的消灭拿枪战斗的城市里面的敌人现代巷战规划区切块消灭,网络联通,反正只要人消灭了为前提,留守的就是敌人。
甚至解放战争中,面对四野的虎狼之师,陈明仁守了四平40天,其中巷战19天,最终还守住了四平。但是在1979年的对越自卫还击战中,我军攻克了越南高平、谅山、黄连山、莱州4个省的3个省会、1个市、16个县城、3个镇以及下面的320个乡。
曾有美军分析一旦台海发生战争,解放军一登陆,台军就应该立马撤退到居民楼里,与解放军进行巷战,到时我军就会因为投鼠忌器,反而采取围城模式,这样子就拖延了进攻的节奏,很多人说哪需要管那么多,火箭直接炸,只需要全都炸平了,什么问题头解决了,我想说呀,说这种话的人肯定是完全不了解现代战争的。
提到巷战,可以说是很多国家的噩梦,尤其是超级强国,甚至让很多国家至今心有余悸。说白了,巷战对于守军而言,可谓是有了一道天然的屏障,可是对于攻击方而言,即便是动用大口径火炮,面对钢筋混凝土的大楼,完全属于“挠痒痒”般的存在。
提及巷战,大家往往都会想到著名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列宁格勒保卫战”等等,近一点的如叙利亚内战中的阿勒颇战役、俄乌战场上的马里乌波尔战役和巴赫穆特战役等等,巷战会最大限度削弱进攻方的优势,短兵相接会造成巨大伤亡,而人工智能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
巷战,又称“城市战”,是在城市街巷之间逐街道、逐楼房进行的争夺战,发生的地点通常在大中城市。巷战一词源于宋代,赵升在其《朝野类要·帅幕》文中谈到:“巷战,城市之内接战也。”明代杨朔在《百花山》文中讲到:“外围早在前几天突破,那晚间,市内展开巷战。”
前几天东乌地区进入了炮战回合,双方隔着数公里或者是数十公里,摆好了炮兵阵地开始火拼。虽然巷战在火力上看起来没有炮战那么猛,但是激烈程度却是最高的,因为对方躲在那些城市建筑物中很难找出来,俄军想要向前推进就要做到火力压制,通过不间断的射击让对方无法开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