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版序 初版序 在将大约10年前曾经以序言或文章形式发表的一些文本汇编在此的时刻,写出这些文本的人很想就其产生的时间和存在的条件做些说明,但是他却无法做到:他过分担心,回顾从来就只不过是一类自欺[1]。
导语读时以为是束缚自己的粗布麻绳, 回望发现皆是熠熠生辉的丝绸缎带。小时候上语文课很枯燥乏味,现在看一遍哭一遍,光想想文中内容就热泪盈眶,只叹在什么都不懂的年纪,却学到了最好的文章。以前读少年闰土,以为自己是少爷,没想到自己连闰土都不如。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当记忆中的课本穿越时空映入眼帘昔日求学的时光渐渐在脑海中重现那时的我们急着赶路忽略了语文的美和浪漫如今再去细细品读,不禁感叹那些平淡却意味深长的句子道尽了我们的人生内涵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
我们都是从小学习语文,可是,那个记忆中只会拿着语文课本死记硬背的我们却从没真正去体会过语文的魅力,当年小小的我们更是感受不到文字的力量,教育是有滞后性的,特别是语文,当年的你又怎会理解,那一段段文字就是你以后的人生呢?
引言:这是20年前的一篇旧作,曾刊发于《中师语文》2000年1月21日第383期。重发此文,只为记录“曾经”而已。语文教学效率是多年来语文学界谈论最多的话题。许多有识之士喊出了“向45分钟要质量”的响亮口号,提出了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许许多多的意见。
最近在各个平台冲浪,时不时就能看到下面这段仿佛教育学考试资料的话:教育具有长期性和滞后性,就像是一个闭环。多年后你有一个瞬间突然意识到了什么,那就是子弹命中的瞬间,此时才是教育的完成。第一次刷到时还有些蒙,以为又是什么突然冒出的流行热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