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无论是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在闵行都有安居之处。闵行区始终把住房保障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分层分级解决群众居住困难,重点聚焦青年人、新市民的需求,加快各类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筹措力度,努力构建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截至目前,闵行区已累计完成筹措保租房6.
回老家发展,如果回老家发展前提是:能在体制内找到一个工作, 比如政府、教育机构、国企这些地方大概率你最近10年的生活质量会高于一线城市,但是往长时间看不一定, 因为城市化是必然的趋势, 人口减少也是趋势,在老家如果没有稳定的财政收入, 没有支柱产业,人口会逐渐向大城市迁徙,那么这些城市的财政、经济会越来越差,现在农村很多乡镇的小学、幼儿园都招不到学生了,还能指望以后这些在外地长大的孩子回老家职业吗,所以小地方的公务员也最好别碰,首先苦的就是这些部门。
“云南的家人们,欢迎来到上海!”大年初四下午,一架载有来自云南文山、红河等地的100名劳动者的飞机稳稳降落在浦东国际机场。背着大包小包的“小红帽”们一踏出机场大厅,就收到了上海人社部门送出的亲切问候和新春礼包,现场气氛一片火热。
来上海打拼三年,终于决定离开这座城市。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要走,今天就跟大家聊聊一个打工人眼中最真实的上海。上海,是一座充满机遇的城市,但同时也是一座让人既爱又恨的城市。这里有数不尽的机会,也有数不完的挑战。
上海这座城市,对每一个人都充满着迷恋,尤其是那些未曾去过上海的人,的确存在着一种欲望。在这里需要说明一点的是,几乎所有的老同志们不论工作岗位,甭管文化程度,也无须政治面貌,就连兴趣爱好也不提,思想都高度统一,即有两个地方非去不可,一是首都北京,二是魔都上海。
【编者按】家在上海,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是奔赴未来的青年遇见理想热土,是漫步夕阳的老者背靠“家味儿”社区,是老城厢的老邻居一同搬入新居,是万家灯火中每一个普通而又特别的一天。在人民城市理念提出五周年之际,澎湃新闻推出“家在上海”特别策划,记录这座城市正在发生的故事。
眼下,不少高校已经开学,还有一些高校的暑假也已经接近尾声。这个夏天,有不少大学生从全国各地来到上海,只为做一件事,那就是打暑期工。在上海“体验生活”的这两个月时间,他们的人生感悟让我印象深刻:“我感觉人生没有必要非得说是去完成什么使命一样,我就尽可能多体验一点。
难怪说上海吃住物价高,看完网友们的经历,开始心疼他们了。一份来自第一财经的报道显示,2023 年 7 月上海市 CPI 同比上涨 0.5%,其中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上涨 1.1%,居住价格同比上涨 0.2%。
今天是2022年第一天,回首2021,真的很累,压力真的太大了。自己已经忘记了开怀大笑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本人是沪漂一族,身边朋友同事也大多是沪漂。平时与他们谈论到这个问题时,大部分都觉得在上海工作压力大、太累、没有幸福感。大家有没有后悔来到上海打拼?
本人普通本科毕业,自学oracle,在上海一家小软件公司上班,大三实习到现在毕业,也有一年得工作经验了。当时进公司也没有什么感觉,后来发现加班越来越严重,周六周日加班都不给调休,也没有加班费。现在每个月都有人离职,我也想走了,但是我怕辞职找不到工作,好迷茫,求大家给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