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杨扬夏子 王贝贝)当前,AI已在多个领域被广泛使用,从医疗、教育再到金融交通,人们在享受它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它所存在的法律风险。那么在运用AI时,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遇到麻烦时,又该如何维护自身权益?
近日,“知名相声演员用英语表演”“TaylorSwift讲地道中文”等一批由人工智能(AI)翻译软件生成的视频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视频翻译流畅,足以“以假乱真”,刷新了人们对AI应用边界的认知。如何看待此类视频的走红?技术可及性将为生活带来哪些变化?
新媒体时代,“AI换脸”技术在生活中逐渐增多。通过人工智能的人体图像合成技术,能将原有影像中的面部特征更改、替换,呈现其他个体的面部特征,效果逼真,甚至可以欺骗其他AI、完成“刷脸支付”。近来媒体爆出多个“AI换脸”诈骗案件,新华社,央视等多家中央媒体都发文讨论如何防范此类问题。
“燕姿不发歌的日子,我们有‘AI孙燕姿’陪伴。”在众多歌迷苦苦等待孙燕姿新歌的日子里,近日,“AI孙燕姿”闯入他们的耳朵,让不少歌迷大呼“过年了”。有欣喜,也有不满。“只是音色有点像,其他方面都差很远。”在社交平台上,孙燕姿的铁杆歌迷评价,“气息、技巧、感情都没法比。
近日,Sora模型火爆全球,让人工智能(AI)再次成为焦点。借着这波热度,AI课程的关注度也只增不减。社交媒体平台上,五花八门的课程广告甚至宣称“只需几百元即可迅速掌握AI技能”。然而,这些课程是否真的靠谱,背后又有何 “猫腻”?
极目新闻记者 康旭阳如果能有一次和已故亲人再次对话的机会,你会有哪些想说的话?近日,用AI技术“复活”已故亲人火了。极目新闻记者注意到,电商平台有不少店铺提供该项服务,价格在10元至数百元不等,只需提供一张照片和一段音频,就能让照片上已故的亲人开口说话。
AI技术尚未全面普及,但已有不法分子开始利用AI技术犯罪了。据央视新闻报道,来自杭州的虞某利用AI换脸软件制作大量淫秽视频并传播,犯制作、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被判有期徒刑七年三个月,并处罚金6万元。前不久,利用AI技术“复活”逝去明星的新闻也引发了不少网友关注。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袁京人工智能技术近些年悄无声息地融入到我们生活中的各个角落:智能语音客服、AI主播、语音转文字等常见功能极大地提高了工作生活的便利性,众多AI换脸、AI绘画App或小程序也因上手简单而让普通人一秒钟实现明星梦、画家梦,去年年底美国研发的聊天工具ChatG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石向阳 绘近年来,“AI换脸”走红网络,但其中暗藏不少法律风险和侵权纠纷。近日,杭州互联网法院审理了一起因“AI换脸”APP利用深度合成算法侵害他人肖像权的案件,判定APP开发者构成对原告肖像权的侵害。
中新经纬3月24日电 题:AI深度合成技术蕴含巨大法律风险作者 肖飒 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3月23日,AI生成“特朗普被捕”图网络疯传,还登上热搜榜。据报道,美国前总统特朗普还没有被捕,但他“被捕”的照片已经在网络上疯传。
来源:环球时报 编者的话:近日,由人工智能生成的美国歌手泰勒·斯威夫特说一口流利的中文,以及一些中国明星说一口流利英语的视频在网络走红。随着深度学习技术取得巨大进展,“AI换脸”技术作为成果之一,已经展现出广泛的应用潜力。与此同时,其衍生出的种种风险也受到关注。
新华网北京5月23日电(记者 卢俊宇)5月15日,首例“AI视听作品侵权案”开庭。此前,在4月23日,北京互联网法院宣判了全国首例AI声音侵权案,原告因其声音被AI技术模仿并商业化使用而获得胜诉;1月,中国首例AI生成图片著作权侵权案已判决生效。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近日,“AI孙燕姿”在全网走红,独特的音色与唱腔搭配上与歌手本人风格或相似或迥异的歌曲成为互联网新宠。AI歌手走红的同时,这些问题也不容忽视——AI翻唱是否侵犯了歌手的声音版权?AI翻唱是否侵犯了其他歌手的音乐版权?这背后还存在怎样的法律与伦理问题?
人工智能是引领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迅速崛起,正使得AI逐渐渗透至普通人的生活。正如任何先进技术都可能被误用,AI作为工具被滥用的情况也逐步浮出水面。技术无善恶,但法律有边界,新华每日电讯推出系列评论,为走偏的AI划出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