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多年前的一天宣德门前云雾乍起,仙鹤翔集看到如此祥瑞的景象宋徽宗赵佶多想发条“朋友圈”在无法照相的年代他决定自画“朋友圈”配图用《瑞鹤图》记录下这难忘的一天(横屏欣赏↻)这条“朋友圈”是北宋“顶流”政和壬辰年(1112年)的正月十六傍晚时分,宫门上空云雾缭绕20只仙鹤飞临盘旋
一年开学季,最苦最累是家长,陪孩子温习功课,写作业,还有诸多课外课;现在的家长对于孩子教育就像青春期叛逆的少年一样,国家要求素质教育为孩子,减负,减压还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现实中家长都怎样做的呢?扪心自问,笔者作为一个孩子家长,也一样随波逐流,自己做到都不是很好。
如果王莽生活的时代有微信朋友圈,想想看,王莽发一条消息,会有哪些人回应点赞?我们将得到一个长长的名单。《汉书》记载王莽虽出身高贵,但是因为父亲早死,所以向来表现得和自己那些声色犬马的堂兄弟不同。他“折节恭俭”“勤身博学”,特别是“外交英俊”,很得到当世名士的好评。
他雄才大略,多才多艺,缔造大唐最鼎盛的时代。他风流多情,“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他晚年昏聩,酿成安史之乱,帝国由盛转衰。他就是,唐玄宗李隆基。假如唐朝有朋友圈,唐玄宗的朋友圈会是怎样一幅画面?
如果苏东坡也有“朋友圈”,是什么体验?近日,由岳麓书社出版的《苏轼的朋友圈》正式面市。在丰富的史料基础上,全书从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米芾、秦观、黄庭坚等众多北宋人物入手,展现苏轼与大宋三十多位文化精英的命运交织和人生纠葛,带领读者近距离了解苏轼的“朋友圈”。
前几天,山西省的作家蒋殊寄了由她创作的《坚守1921》《重回1937》《沁源1942》《再回1949》等红色著作给我,捧着这些沉甸甸的作品,思绪万千,记忆的闸门瞬间打开。我能够认识山西作家,并能够成为文友,源于“老市长”柳宗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