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初来乍到的不适应,到逐渐融入并贡献自己的青春智慧,成为东阿拉村“新村民”的5个月里,重庆小伙刘劲松爱上了这个吉林边境小山村。蛇年春节前,刘劲松和村里其他8名“卫国戍边”志愿者集合在村里的党团活动室。大家都穿着白衬衫,有模有样地作述职报告。
从初来乍到的不适应,到逐渐融入并贡献自己的青春智慧,成为东阿拉村“新村民”的5个月里,重庆小伙刘劲松爱上了这个吉林边境小山村。临近春节,刘劲松和村里其他8名“卫国戍边”志愿者们集合在村里的党团活动室。大家都穿着白衬衫,有模有样地做起述职报告。
新华社长春2月4日电(记者宗巍、薛钦峰、唐铭泽)春节假期,吉林长白山脚下的奶头山村银装素裹。虽然天气寒冷,但说着各种语言的外国游客纷至沓来。从人迹罕至到如今一年接待2万多人次外国游客,这个小山村通过发展乡村游兴起了“国际范儿”。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王培莲从初来乍到的不适应,到逐渐融入并贡献自己的青春智慧,成为东阿拉村“新村民”的5个月里,重庆小伙刘劲松爱上了这个吉林边境小山村。临近春节,刘劲松和村里其他8名“卫国戍边”志愿者们集合在村里的党团活动室。大家都穿着白衬衫,有模有样地做起述职报告。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宁迪成为吉林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马鹿沟镇河口村驻村第一书记后,张泽宇一直在为村里产业发展想出路。2023年10月,在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人事处工作的张泽宇主动报名,这个1992年出生的年轻人成为49名驻吉林中直部门(单位)包保边境村驻村第一书记中的一员。
6月26日,吉林省珲春市敬信镇防川村,游客们在漫步休闲。位于中、俄、朝三国交界处的防川村被誉为“东方第一村”,通过发展边境旅游,走出了一条特色乡村振兴之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鑫昕/摄6月12日,游客在吉林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马鹿沟镇果园村游览拍摄。
2月的东北,户外冰天雪地。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图们市杰满村,大家伙儿早已忙碌起来。他们扩营地、建食堂、考察旅游线路,为迎接“房车游”游客做足准备。在杰满村新布置好的食堂里,灶台干净整洁,巨大的炕可以容纳十几张餐桌。这里厨具、电器一应俱全,可满足几十位游客同时就餐。
新华社长春2月7日电(记者薛钦峰、唐铭泽)二月的东北,冰天雪地。在吉林省龙井市三合镇北兴村的一栋温室大棚,一群群大虾在水池的水草间自由穿梭,几个来自全国多地的“00后”大学毕业生来到这里,打算通过“跨界”创业,助力边境乡村振兴。
这些天,吉林省珲春市敬信镇二道泡村的村史,正由西部计划“卫国戍边”专项志愿者张皓源牵头,紧锣密鼓地编撰着。对位于边境的二道泡村来说,编村史是头一遭。2024年8月,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社会学专业的张皓源,在共青团中央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号召下,直奔吉林省的边境村。
新华社长春2月6日电(记者褚晓亮、张博宇、司晓帅)“淑芬,年货买完了,放在门外的缸里了……”在网络社交平台上,关学东关于“东北年货”的短视频又收获了几十万浏览量和近万互动量。关学东是吉林省通化市集安市太王镇高台子村村民,过去与许多土生土长的当地村民一样,离开家乡外出求学、打工。
中新网吉林1月10日电 题:吉林乡村涌动“创业潮”:冰雪热“召”年轻人回村中新网记者 苍雁 石洪宇王宏燕又穿上了绿花红袄的短衫,就像小时候过年时一样。在青山村老宅原址,王宏燕盖起一座山庄,近日她正忙着接待来自上海的客人。“背靠青山,周遭松花湖环抱,我的家乡很美。
成为吉林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马鹿沟镇河口村驻村第一书记后,90后张泽宇一直在为村里产业发展想出路。2023年10月,在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人事处工作的张泽宇报名成为49名驻吉林中直部门(单位)包保边境村驻村第一书记中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