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子帅 本报特约记者 王晓雄“大型科技公司在人工智能(AI)时代的新烦恼:如何找到足够的电力?”,《华尔街日报》3月27日发文,对AI的高耗电特点进行了报道。AI的这一特点近期引发广泛关注,甚至有研究显示,谷歌AI系统一年需要的电力将与荷兰一个国家一年的用电量相差无几。
中金研报表示,全球发电侧新能源装机快速增长使得电网扩容与智能化转型需求愈加迫切,海外政策端已频频发力,推动电网投资提升。从供给端来看,受扩产周期较长、产业链配套不完善、工人稀缺等因素影响,中金认为海外供给侧3年内较难释放大量产能,供需偏紧问题短期内较难解决。
一直以来,电力行业在各行业中主要都是以国家垄断的形式而存在的。不过在二十世纪下半叶,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市场化经济改革,很多原本由政府控制的部门也被逐渐的过渡给了资本,而电力行业就是欧美最后一个进行市场化改革的行业。
在近期海外市场一线密集调研和当地客户、合作伙伴深入交流的基础上,意大利时间2024年5月19日,谭旭光在米兰管理总部主持召开全球能源电力机组业务战略研讨和现场推进会议,集团内来自欧洲、北美、新加坡和中国本部的技术专家进行了深入务实的交流探讨。
当算力掀起风暴时,业内将这一产业未来发展的最大瓶颈定位为电力能源的供应。国际能源署预测,全球数据中心的用电量可能从2022年的460太瓦时飙升至2026年的1050太瓦时,在四年内翻一番。且随着未来深度学习计算机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其对电力的需求将倍增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