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在信中说,走进乡土中国深处,才深刻理解什么是实事求是、怎么去联系群众,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说得很好。新时代中国青年就应该有这股精气神。”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提出殷切期望,并向全国广大青年致以节日的祝贺。
青春因磨砺而精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在这个蓬勃发展的新时代的的今天,时代赋予了青年更多的责任,社会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人民的幸福,更是离不开新时代青年的参与,因为他们是这个时期的参与者、建设者、创造者,未来是属于年轻一代。
很多年轻人身处这个时代的潮头,他们的力量和激情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前不久,人民日报就发文评论道,年青人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挥光和热,不仅能够留下无悔的青春记忆,而且将在基层磨砺中获得受用终身的精神财富。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新时代中国青年必须学会“自找苦吃”,练好内功、提升修养、增强本领,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自找苦吃”,要有“苦学理论、坚定理想”的精神和信念。
“艰难困苦”,才能“玉汝于成”。世界上从来没有轻轻松松就能取得的成就,没有随随便便就能得到的成功。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指出,“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说得很好。新时代中国青年就应该有这股精气神”。
从助力脱贫攻坚到助力产业兴农,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科技小院的累累硕果彰显了青年敢吃苦、能吃苦、肯吃苦的精气神。青年人要在“敢吃苦”中逆流而行。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口进入城镇,而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却逆流而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今天,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但奋斗精神一点都不能少,中国青年永久奋斗的好传统一点都不能丢。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必然会有艰巨繁重的任务,必然会有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特别需要我们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近日,关于“没苦硬吃”和“没福硬享”的话题引起热议。“没苦硬吃”说的是老一辈过于节俭甚至“自讨苦吃”,譬如为了节约打车钱,宁愿徒步3公里去公交站最后中暑了也不愿打车回家;又或是每顿饭都要吃上一顿的剩菜,导致新做出来的菜又被剩下,陷入一个吃剩饭的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