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讲的好多方子都没有量呢?首先因为很容易引起大家的模仿,其次是同样的方子,同样的剂量,甚至是同样的病情,但是王先生吃了效果很好,但是李先生一点效果也没有,你看别人给你说有剂量,评论人家是活菩萨,当你用的时候发现没效果,甚至还出现了副作用。为什么呢?
在当下,一些人认为中医中药越来越不灵了,这种观点其实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下产生的误解。例如,人工种植的人参,在生长速度加快的同时,其有效成分的含量和比例可能与野生人参存在差异,这就导致了使用这些药材制成的中药在疗效上可能不尽如人意,给人一种“不灵”的感觉。
我首先承认的是中医之中确实有糟粕,也有一些庸医,甚至是骗钱害人的,但是依然不能否定中医,因为中医是通过实践证实疗效的一门科学,但是他的效果可能因为药物的产地,采摘时间,药量,服用阶段、时间等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这是因为疾病本身的复杂性,他不像西方直接割除效果显著。
“中风醒脑液”(FYTF-919)的主要成分为红参、三七、川芎、大黄,在中国被广泛用于治疗脑出血患者,被认为能促进血肿的吸收并减少神经炎症。但对于传统中药而言,如何科学评价其药效,一直是医学领域的一大挑战。
前两天来就诊了一位患者,主诉:失眠,平时想法比较多,老是做梦,平时还伴有口干口苦,经常长口腔溃疡,晚上睡觉容易出汗,手心脚心胸口发热,眼睛干涩,大便比较干燥,我观察他的舌象,舌头两边鼓胀,提示肝气郁结,舌体比较红,舌苔比较少。
只有让人看到中医对于人类健康的医疗成果,中医才能脱离被“歧视”的泥潭,受到认可和欢迎。近日,一篇题为“中医将亡于中药”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热传,该文开篇即将矛头指向了“中药现代化”,引用相关人士的话称:中药现代化使得中药加速走向衰败,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几年,中药就无法挽救了。
在张锡纯所处的民国时期,很多国外的医学已经流入中国,当地的百姓可以选择比较新鲜的西洋医学,而其中也少不了日本医学。日本医学有许多与我们中医同根同源,也经常使用中药治疗疾病,但日本当时的民治维新,让其思想也深受西方影响,而对于治病当然也更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