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2月18日消息(记者 智陈阳 实习记者 徐佳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除了关注孩子的学习之外,越来越关注孩子的身高问题,不少焦虑的家长会带孩子到医院测骨龄。每个孩子都要测骨龄吗?家长应从哪些方面助力孩子长高?
是骨骼发育进程的年龄描述,代表了特定正常人群中各个不同年龄未成年人骨骼发育的一般状态。通过测定骨骼的大小、形态、结构、相互关系的变化来反映体格发育程度即以骨骼的发育变化测定发育年龄,通过统计处理,以岁为单位表达生物学年龄。
骨龄是骨骼年龄的简称,是儿童、青少年骨骼发育成熟度的度量单位。骨龄是生长发育评估“金标准”!儿童骨骼生长受遗传、神经、内分泌、营养状况和环境等多重因素调控影响,其成熟度可通过X线摄像中的特定骨图像来评估。
如同树木的年轮一样,人类每活过一年,在身体上会留下岁月的印迹,其中,最容易追踪的“印迹”就是人类的“骨龄”了,骨龄是发育年龄,反映人体生物年龄,能比较正确评价人体成熟程度,因此也就代表儿童生长发育的潜力。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身高一直是家长们关注的焦点。一般来医院给小朋友检查生长发育情况,都会被安排去放射影像科测骨龄。那什么是骨龄呢?骨龄,当然就是骨头的年龄喽。一般来说,人的生长发育,有两种年龄表现:一种是生理年龄,每个人的速度都是一样的;另一种就是骨骼年龄。
暑期儿科门诊,经常有家长带小孩来看病,要求测骨龄,很多家长甚至热衷于测骨龄,其实并没有必要。那么,孩子是否需要“常规”“定期”测骨龄呢?骨龄到底是什么?哪些孩子需要定期监测骨龄?今天我们就来听听重庆松山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马娟聊聊骨龄那些事。什么是骨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