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牛辞岁寒风尽,玉虎迎春喜气来。2月13日,农历正月十三,是和政秧歌上十三的日子,从早上六点开始,参加今年秧歌汇演的十二伙秧歌队依次来到县城,按照传统习俗走“马路”,向广大人民群众送上新春的祝福。农历正月十三,是宁河这座小城人们在春节期间最欢乐的日子,当然也是年味最浓的一天。
虎跃神州千业旺,春临盛世万民欢。2月13日,“春暖古宁河,奋进新时代”和政县2022年正月十三秧歌汇演在和政县聚兴广场举行。来自和政县城关、三合、达浪、陈家集、新营、卜家庄、新庄等乡镇的12伙秧歌队为全县人民送上节日的美好祝愿。
2月14日晚,和政县2022年正月十三文艺演出活动在古动物化石博览园激情上演。州委书记郭鹤立,州政协主席张志军,州领导钟文标、李文瑞、邵志刚、李鹏、李文俊、高桦、张卓及县领导孔令义、马寿龙、马庆华、汪建林、马占祥等与广大人民群众一同观看演出。此次活动节目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中国甘肃网2月22日讯(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宋芳科)瑞雪迎春兆丰年,宁州大地闹社火。正月十三,临夏州和政县一年一度的秧歌汇演在县城精彩上演。作为甘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政秧歌(又称:和政社火)在临夏州乃至甘肃省都独树一帜,极具乡土特色。
甘肃经济日报和政讯(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张栎)2月10日,农历正月十三,和政县举行“2025我们一起在和政过年”秧歌汇演。秧歌队的精彩表演,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为节日里的和政县增添了浓浓的年味。
在这里,还流行着一种民间文化娱乐活动,每逢正月期间,就走乡串村进行表演,成为一种艺术奇葩,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堪称是一座“流动的大舞台”,这就是享誉河州大地的“和政秧歌”,被甘肃省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香港凤凰卫视还曾经进行了现场录制拍摄,于是,和政秧歌便名声大振。
从腊月初期开始紧张的排练到正月初三、四正式“出马”,昔日安静祥和的小村庄因为秧歌队的组建显得热闹非凡、喜气洋洋,具有600多年历史的和政秧歌作为甘肃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每年春节期间活跃了这片土地上人民的文化生活。民国《和政县志》记载,“入正月过三日即演社鼓,或城或乡不拘。
秧歌,亦称“社火”,在原始傩文化的基础上,由先祖春祭秋报,驱魔消灾的民间祭祀活动,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农歌,民间武术,杂技以及戏剧的技艺形式,从而发展成多姿多彩,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民间歌舞和傩文化,成为久经不衰的“社火”。
秧歌,亦称“社火”,在原始傩文化的基础上,由先祖春祭秋报,驱魔消灾的民间祭祀活动,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农歌,民间武术,杂技以及戏剧的技艺形式,从而发展成多姿多彩,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民间歌舞和傩文化,成为久经不衰的“社火”。
原标题:【新春走基层】和政 秧歌舞出新气象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虎 通讯员 樊涛 黄维清 王辉2月22日,“2024,我们一起在和政过年”——和政县2024年正月十三秧歌汇演活动在聚兴广场举行,来自和政县城关、三合、卜家庄、新庄等乡镇的8支秧歌队为群众送上节日大餐。
孙雪涛在沿洮沿黄民族团结进步创新区联创共建动员部署会议上强调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提效升级。会议强调,要坚持对标对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践行主线要求、在深化创建内涵上下功夫,完善平台载体、在丰富创建形式上下功夫,改进工作思路、在创新创建方法上下功夫,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提效升级。
蛇年春节临夏州春节期间文化活动2025年春节期间,为进一步弘扬非遗传统文化,为春节增添年味,为群众的幸福助力,临夏州策划推出了社火秧歌、焰火灯会、非遗及惠民演出、展览展会、教育实践等5大类40项系列文旅活动,为广大游客呈上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节日盛宴,让游客在“春节游临夏”过程中更好
来源:【如意甘肃】蛇年春节临夏州文化活动2025年春节将至,为进一步弘扬传统节日文化,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临夏州策划推出了春晚、村晚、社火秧歌、焰火灯会、非遗及惠民演出、展览展会、教育实践、送书画摄影活动等8大类67项系列文旅活动,为广大市民和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