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中的韩岭美术馆。严龙/摄中国宁波网记者孙肖 通讯员王臻臻一场“今冬以来最强”雾、霾近期影响我国华北、黄淮、江淮等地。中央气象台预计,1月4日至6日,冷空气频繁但势力较弱,雾和霾仍将反复影响上述地区。
记者汪元蒙报道 之前都说雾霾要靠风吹散,可是近几日的微风根本吹不散浓浓的雾霾。记者昨日从市气象部门获悉,今明两天有2级到3级的微风,同时明天阴转小雨。风吹雨淋阻挡不住雾霾的加重,气象部门预报,我市这两天还将被雾霾天气控制。
今年2月份,北京出台规划,将修建5条宽度500米以上的一级通风廊道、多条宽度80米以上的二级通风廊道;西安去年出台政策要求,今后西安市“风道”将被严格保护,“风道”内禁止建设高楼;福州市也规划了“一轴十廊、一门多点”的通风格局,并明确写进《生态福州总体规划》中;香港特区规划署制定
元月5日,骊山的最高峰仁宗庙的天空却是蓝色,而落差只有二三百米的半山,头顶雾霾重重;元月6日,重度雾霾,进入秦岭山三公路处,天空一片蔚蓝,而西安的雾霾挥散不去。我们不仅疑惑了,蓝天到底离我们是近还是远?
先来看下今天上午的杭州:航拍器视角下的钱江新城,高楼大厦若隐若现,似在虚无缥缈间。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倪雁强/摄俯瞰钱江新城,高楼大厦若隐若现。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倪雁强/摄钱江新城,似在虚无缥缈间。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倪雁强/摄钱江新城,似在虚无缥缈间。
近期我国华北、黄淮、江淮等地遭遇今冬以来最强雾和霾天气过程,大雾预警已连发7天。预计,未来五天(1月2日至6日),冷空气势力较弱,雾和霾仍将频繁影响上述地区,苏皖等地需防雾、霾天气混合的不利影响。雾和霾天气为何如此“顽固”?何时能消散?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为您解读。
今天,雾霾来袭!根据市气象局今日17点发布的空气质量预报当前上海空气质量为轻度污染今夜预计可达中度污染大家下班回家时戴好口罩注意行车安全受西北通道输送叠加本地静稳累积影响,今天下午至明天(4日)中午,上海预计将出现PM2.5污染过程,短时可达中度及以上污染。
【来源:新黄河客户端】这几天京城的雾和霾真是狠狠刷了一波存在感,尤其是今天一早,天空朦胧,有网友称“推开窗户远处的景物若隐若现,一觉醒来仿佛到了天宫!”今早的雾实在厉害,大部分地区的能见度不足一公里,局地更是只有不到50米。
今天早晨本市大部有能见度不足500米的浓雾,其中奉贤、浦东南部等地出现能见度不足50米的特强浓雾。由于天气静稳,大气扩散条件不佳,白天有轻度霾。今晨的气温较前两天略有下降,市区徐家汇站最低温度2.4℃,郊区多在零下4℃到0℃之间。
10月31日至11月2日,华北中南部等地将有轻到中度霾天气,其中华北中部等地有重度霾。此外,10月31日早晨至上午,天津南部、河北中南部、山东北部等地有大雾,局地有能见度不足50米的特强浓雾。11月1日和2日早晨,大雾区域有所北移,主要集中天津、河北中部一带。
法制晚报讯(记者 谢璐)记者今天下午从中国气象局了解到,2016 年 11 月以来,我国京津冀地区共发生 7 次持续性中到重度 霾天气过程,比 2015 年同期偏多 2 次,平均霾日数为 23 天,较 2015 年同期偏多 5 天。
一直有流言称:“内蒙风力发电场使北京风力衰减,雾霾无法被吹散,导致了北京雾霾严重。”乍一听好像挺有道理——风力发电把吹走雾霾的风给“偷”了,所以吹到北京的风变弱,从而导致雾霾严重。但是凡事儿讲究有理有据,今天咱们就来论一论:雾霾不散到底是不是风电的锅?Q:风力发电真的“偷”走了风吗?
近两天,期盼中的冷空气如约而至我市,只是期盼的“风吹雾霾散”却没有到来。今天我市还有轻到中度霾,凌晨到上午部分地区有雾。明天天气转晴,雾霾有望减弱或扩散。“之前不是说冷空气一来雾霾就会散吗?气温降低了,怎么这几天雾霾还是这么严重呢?”有的市民这样问。
自2023年12月27日,雾霾就开始粉墨登场,持续影响申城。在元旦假期中短暂消退后,自1月2日起,雾霾再次活跃起来,上海空气质量指数大多位于100~200之间,达到了轻度或中度污染的级别。近期,我国华北、黄淮、江淮等地都遭遇了今冬以来最强雾和霾天气过程,大雾预警已连发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