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简单的描述下这个故事:清朝为了更好的统治,控制每户每年收入为33两白银,每年的刚性支出是36两,让百姓每年负债3两,这样百姓会只忙于工作不会造反,并且由于一直负债,也会为了还债更努力工作,从而让百姓创造出更多价值,更有人说这是清朝的驭民之术。
根据历史资料和不同换算方法,清朝中期(如康乾盛世时期)的一两白银折算成现在的人民币价值,存在多种估算方式,具体如下:### 1. **基于米价的换算**- **购买力对比**:清朝中期,一升优质大米价格约为10-15文钱,一两白银(1000文)可购买150斤大米。
先说说工资收入,当兵肯定要发饷,清军的饷分两块,一个是发钱一个发口粮,八旗兵作为清王朝的依靠,当然饷银是高人一等的,与同样是清王朝正规军的绿营兵比较要高三分之一左右,比如八旗骑兵工资是3两白银一个月,绿营的骑兵只有2两;
清初,官员实行低薪制,官员俸禄具体由两部分组成,即俸银、禄米,发放方式为每年春、秋两季发给。清初官员的俸禄并不高,甚至难以维持其庞大的家族开销。后来,京官又有所谓“恩俸”,即照原俸禄另给一份;另外给一点有限的俸米。也就是拿双份工资,但收入仍然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