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呀么二郎山,高呀么高万丈,古树那荒草遍山野,巨石满山岗羊肠小道那难行走,康藏交通被它挡。“一首《歌唱二郎山》,在上个世纪被唱响全国,二郎山精神也感动了无数的人。二郎山位于四川省天全县,与泸定相邻,是走318国道的必经之路。
二郎山隧道开通有二十多年了,那原来用生命铺就的老318国道川藏线还有多少人能记得呢?回望历史,当时的新中国刚成立,可以说得上是一穷二白,基本只有铁铲和锄头,我们的18军战士就是靠着这种最简陋的工具修筑了当时堪称全世界最艰难的公路,修建工程中遇到的第一座高山就是川西高原拔地而起的二郎山,为了施工,战士把自己吊在垂直绝壁的半山腰上,用铁锤凿路,一不小心就是跌落山崖,在二郎山路段修路的时候,每天都要牺牲差不多五位战士,最多的一天达到了30人,最后统计,这一路段,每公里牺牲人数就多达7人,每天直面死亡却无人退缩,川藏线有数千人为之建设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也许那个年代的人更有深刻的感悟。
1999年12月7日,当时中国海拔最高、埋深第一的隧道——二郎山隧道,基本建成并实行试通车。隧道的建成通车,不仅缩短线路里程25公里,更重要的是避开了原来翻山时经常遇到的雨、雾、冰、雪、冻、滑坡、坍塌及泥石流地段,结束了延续几十年的单向管制通车,保证了全天候通车,从康定城到成都从以前的一天甚至两天时间缩短到只需要5个小时。
这是中国唯一一座挂着五星红旗的隧道被誉为“中国最美的隧道”,也是最悲壮的隧道,尤其引人注目的是隧道内悬挂的国旗,你知道是哪里吗?二郎山隧道川藏线上的二郎山隧道是中国唯一一个有五星红旗的隧道,它被称为“中国最美隧道”,也是最悲壮的隧道,平均每一公里就有7名筑路英雄牺牲。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川观新闻记者 唐泽文 摄影 华小峰翻越二郎山,要多少时间?这或许是每一个即将行走318线的人,首先关注的问题。8月20日,“向云端——寻路川藏线上的中国”采访组,来到二郎山。
“二呀嘛二郎山,高呀嘛高万丈……”沿着雅康高速前行至二郎山下,记者脑海里响起这首歌。二郎山位于雅安市天全县、荥经县和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交界处,海拔3437米,它的北面是夹金山,南面是邛崃山,西面与贡嘎山遥相呼应,曾是川藏线上“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险。
新华网北京10月4日电(记者徐博 樊曦 中国交通报记者蓝乔)60年前,11万筑路大军在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世界屋脊筑起川藏、青藏两条交通大动脉,创造了人间奇迹。此后,一代代筑路人将土路升级成油路,在大山中开凿隧道,在河流上架起新桥,使公路行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70年前青藏、川藏两条公路同时通车。自那之后,青藏高原现代交通运输事业的序章正式开启。如今,用热血铸就的高原天路依然雄踞世界屋脊,但是在周围,已经有了越织越密的高原路网,新的筑路技术与理念也已有了长足进步。
新华社北京11月8日电 11月8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漫行川藏路》的报道。茫茫雪域,巍巍天险,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成都,天府之国,这里一直是“安逸”的代名词。从成都出发沿着318国道一路向西,随着山峰越“长”越高,空气越来越稀薄,人们最终会抵达低温缺氧的世界屋脊。
1954年12月25日青藏公路、川藏公路通车打破了西藏无现代公路的历史70年来新华社记者在两条“天路”上拍下了这些伟大瞬间1954年12月25日,在西藏拉萨布达拉宫前举行的通车典礼上,拉萨市群众欢迎从青藏公路开到拉萨的汽车队。
回望70年前,川藏公路建成通车有多难?“两路”精神形成过程中,藏着哪些感人故事?8月初,在“大道向前 天路放歌——纪念‘两路’建成通车70周年”联合采访启动之际,记者走进位于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川藏公路博物馆——四川省首个以公路为主题的博物馆,一探究竟。
拉萨西郊河畔,巍巍矗立的川藏青藏公路纪念碑如回眸历史的闪亮路标,诉说着“两路”建设的悲壮与勇毅。70年前,包括央企建设者在内的10万藏汉筑路军民在平均海拔4000米的“世界屋脊”,跨怒江天险,攀横断山脉,渡通天激浪,越巍峨昆仑,创造了世界公路建筑史上的不朽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