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朋友跟我说过,他们每天都在努力工作,甚至加班到深夜,可工资却只够温饱,好不容易攒点钱想出去旅游放松一下,结果又面临新的工作压力,整个人都陷入了恶性循环,这感觉,就像是被困在一个巨大的磨盘里,不停地转圈,却始终找不到出口。
“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这辈子不可能打工的!”还记得说这句经典名言的“窃•格瓦拉”吗?此“窃•格瓦拉”非彼切•格瓦拉,他不是古巴革命领导,而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人。最近,“打工人”一词又火了,不仅频频登上热搜,刷爆朋友圈,还成为朋友之间打招呼的新方式。
最近,“打工人”这个词火了,不仅有各种段子和表情包在网上流传,就连朋友之间聊天,可能都会先问候一句,“你好,打工人!”在这里,“打工人”是对所有从事体力劳动或者技术劳动的人的统称。无论是在工地搬砖的工人,还是坐在办公室“996”的白领,抑或是中层领导、创业者,都可以自称“打工人”。
时值暑假,学生们有的在家里躺,有的学车,有的则趁机外出打个暑假工,虽然增加不了什么社会实践经历。但好歹有个事情做,免得在家光挨骂了。而且暑假工无论进厂还是端盘子一般都是事多钱少的活儿,可以提早从校园天真的环境清醒过来,知道钱难挣屎难吃。
就连微信上的聊天,可能都会先问候一句,“你好,打工人!”请注意断句噢~是打工/人。而不是打/工人。有多少人不小心理解成第二种的?在这里,“打工人”是对所有。从事体力劳动或者技术劳动的人的统称。无论是在工地搬砖的工人,还是坐在办公室“996”的白领,亦或是中层领导、创业者,都可以自称“打工人”。和打工仔不同,打工人这个称呼偏向中性,一个“人”字,透露出小人物在平凡生活中的不懈追求,有着更积极的乐观主义色彩。
曾经有一句话在网络上颇为流行,“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这辈子都不可能打工。”然而最近,“打工人”一词的火爆却让一切看起来好像都出现了反转——不管是北京国贸写字楼里的翠花,还是义务送快递的王二,人人都是打工仔,打工才是所有人的宿命。在“打工人”走红之前一段时间,网络上最流行的热词是“内卷”。关于“内卷”的具体内涵还有争议,但可以确定的是两者相继走红传递的是同一种情绪,即生活压力大,人生不易。从“佛系”、“社畜”到“内卷”和“打工人”的走红,可以看到当代年轻人已经逐渐从媒体构建的各类精致生活梦想中清醒,习惯于反鸡汤的自嘲方式反抗现实生活的压力。“打工人”一夜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