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这些网文读来似曾相识三人用AI软件生成近10万篇虚假文章牟利被公诉今年4月初,有专业媒体发布了一篇关于“骨灰房”的调查报道,引发广泛关注。很快,网上就出现了一篇“上海市宝山区也有骨灰房”的文章,说得有鼻子有眼。
近期,多地公安机关发布了多起利用AI工具实施造谣的相关案件。6月20日,上海市公安局城市轨道和公交总队官方微博@轨交幺幺零发布警情通报:两名营销人员为博取关注造谣地铁站发生持刀伤人的情况,被警方依法处以行政拘留。
3人团伙用AI软件对网络热点文章进行“洗稿”,还四处招募网民成为学员,发布这些充斥着虚假信息、编纂内容的文章,以此牟利。殊不知,这样的行为已经涉及违法……12月24日,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法院一审开庭审理了这起案件。
1月20日,记者获悉,广州南沙公安侦破一起转发、编造不实信息诋毁某公司案。南沙警方在工作中发现,2023年9月-2024年8月,有网民在网上编造并散布某公司不实信息,造成恶劣影响,构成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
2025年1月20日,记者从广州公安获悉,2024年,广州警方打深打透黑客攻击破坏、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源头性犯罪和“网络水军”“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等各类网络突出“乱象”,共侦破网络案件450余起,抓获1100余人,依法刑事拘留980余人;共清理处置各类违法有害信息28万多条、
新京报讯(记者刘思维)使用人工智能工具创作的“文生视频”(即输入一段文字,由人工智能生成的原创视频)作品被他人“洗稿”(一种通过变换表达方式掩盖抄袭事实的行为),并以原创名义发布,影视行业从业者陈坤以对方侵犯自己著作权为由提起民事侵权诉讼。
自4月23日开始,中央网信办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清朗·整治‘自媒体’无底线博流量”专项行动。重点整治“自媒体”造热点蹭热点,制造以假乱真、虚实混杂的“信息陷阱”等突出问题。近日,西安警方就破获了一起网络谣言案。
□陈笑雪(黑龙江大学)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2月5日晚,网络文学行业的头部企业阅文集团宣布旗下作家辅助创作产品“作家助手”,已集成独立部署的DeepSeek-R1,邀请全行业网文作家共同探索AI赋能创作。消息发布后,2月6日开盘,阅文集团股价一度涨超11%。
我再也不用ai去洗稿了。来头条号创作也有了一段的时间,因为前面几天有些事情的耽误,同时头条号没有什么收益,所以就停了几天。现在事情处理完了之后,回过头来去整理,这段时间在头条号创作的过程,有一个点非常有感触,想分享给大家,就是不要用ai洗稿。
随着人工智能软件普及AI应用场景也越来越广泛于是,有人起了邪念↓↓↓一个三人团伙用AI软件“洗稿”了网络文章并招募网民成为学员进行发布经过AI拼凑的内容里充斥着不实信息甚至滋生谣言昨天(1月23日),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法院对上述案件作出一审判决,三名被告人均因犯非法经营罪获刑。
【创新谈】◎柯 平10月8日,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奖项颁给了通过人工神经网络实现机器学习而作出基础性贡献的两位“AI(人工智能)先驱”。毫无疑问,不断迭代升级的AI技术正改变着世界,推动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而另一方面,AI的不当使用,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扰和“麻烦”。
2024年10月,一则标题为“大妈摆摊卖水果被罚16万,监管局回应不交就罚145万”的文章在网络上广为流传,引发众多网民关注和议论。经调查,这篇文章是一家公司AI炮制出来的,它的背后,隐藏着怎样一个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