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鱼群再现宜宾三江口,“野生宠物鱼”竟有定制菜单!|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看区域·西部篇金秋十月四川省宜宾市三江口迎来了一幅令人振奋的生态画卷——长江鱼群再次重现瞬间引爆了市民与游客的热情迅速在网络平台上蹿红“好大一群,你看!”“野生鱼群又回来了!
6月6日上午,2024年长江上游重要节点城市政协增殖放流活动在四川宜宾三江口举行。此次活动共增殖放流长江鲟、胭脂鱼、岩原鲤、长吻鮠、长薄鳅等鱼类约18.8万尾。其中,100厘米以上的长江鲟亲本100尾、苗种2.96万尾。
近日,宜宾三江口附近和戎州大桥下方的江河水域里再现“大鱼海棠”梦幻场景,成群的野生鱼在清澈的河水里畅游,江面不时掠过红嘴鸥,江边围满了前来投喂的市民和游客,上演了一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有趣场景。“好大一条,快看!
“目前,全国仅有19尾长江鲟原种,其中18尾在四川宜宾,另一尾在湖北武汉。”6月27日下午,红星新闻记者随同“访长江首城 看宜路精彩”采访团,来到位于四川宜宾长宁县龙头镇官兴村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探访中国唯一“部省共建”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保护基地。
24日上午,在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四川宜宾段,首批10万尾鱼苗放流到长江。本次放流活动,从10月24日至11月7日,在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四川宜宾段,约30万尾、共计6种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将在连续3个周日内被放归长江,其中放流30cm以上长江鲟5万尾,是国内大规格长江鲟放流规模最大的一次。
封面新闻记者 伍雪梅 摄影报道位于宜宾市长宁县龙头镇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主要开展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种质资源研究、增殖放流及评估、开发利用与保护 、资源调查及监测等工作。这里是农业农村部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保护基地,是保存鱼类种质资源“基因库”。
6月6日,2024年长江上游重要节点城市政协增殖放流活动在四川宜宾三江口举行。来自重庆、云南、贵州、湖北等41个长江上游重要节点城市的政协委员代表来到叙州区长江公园,考察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情况、绿色低碳发展情况,并进行增殖放流,共护一江清水,助推绿色发展。
近日,宜宾市合江门的一群“鱼摆摆”火了,当有游客扔下鱼食时,鱼很快地聚在一起抢食,颇有种在公园池塘喂观赏鱼的感觉,因此被网友们戏称这群鱼是属于宜宾人自己的观赏鱼。这群“好吃嘴”鱼从何而来?会在宜宾的长江边待多久?今天下午4:00,跟着四川观察去现场一探究竟。
长江流域自古就是我国的“鱼米之乡”,不仅水稻高产,并且河流众多,山清水秀,河道内鱼类不仅品种多,并且个体大。然而在上世纪随着捕捞方式的升级,长江流域内的渔业资源急剧下降,有人说长江内的鱼类主要是水电站建设,下面这张图大家看看。
你有多久没去江边走走?连日来合江门“长江明珠”的红嘴鸥和鱼群引发社会关注两种“小精灵”不经意间成为“网红”一起去看看12月4日,在宜宾合江门长江“零公里”处,空中红嘴鸥翩翩起舞,水里鱼群鱼贯而出,吸引了很多市民和游客前来观赏。
“放鱼咯!”2023年6月6日是全国第九个“放鱼日”。当天上午,2023年全国“放鱼日”增殖放流活动在四川省宜宾市长江公园举行,现场放流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长江鲟亲本100尾、鱼苗68.22万余尾,珍稀鱼类胭脂鱼等鱼苗36.12万余尾,合计104万余尾。
这是一个发生在四川宜宾长江边上“人鱼情未了”的故事。“体长1.8米左右,体重目测超过100斤。”2024年1月8日,谈起长江里近年出现的“大家伙”,宜宾市翠屏区公安分局退休民警秦杰如数家珍,双手比划着一条野生大鲵(俗称“娃娃鱼”)的长度,还给它取了一个可爱的名字:“哆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