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哪吒闹海,大家想必都不会陌生,虽然仅仅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但却形象鲜明,为人们所熟知。关于他,有人称其为佛教的一位护法神祇。关于他的宗教信仰,在道教和台湾地区的民间传播较为广泛。他被称为中坛元帅、三坛海会大神等等,因为是李天王的第三个儿子,又被习称为太子爷。
在封神的浩瀚篇章中,哪吒作为西周伐纣的璀璨将星,脚踏风火轮,手持火尖枪,凭借混天绫、乾坤圈等法宝,冲锋陷阵,屡立奇功,最终肉身成圣。然而,深入探究便会发现,哪吒看似圆满的结局背后,实则藏着诸多遗憾,其成就与他所拥有的先天资源严重不匹配。
李哪吒的父亲李靖,是陈塘关的总兵,自幼访道修真,拜西昆仑度厄真人为师,学五行遁术。可因他仙道难成,只能遣下山来享人间富贵。至于他为什么仙道难成?许仲琳在《封神演义》里没有说,也许是修为不够,也许是慧根不深,也许是和姜子牙一样生来命薄,注定修不成仙。
在封神中,哪吒是唯一一个带着使命降生的阐教三代门人,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哪吒原本是元始天尊身边的灵珠子,在三教签押封神榜后,未雨绸缪的元始天尊便让灵珠子转世,去做日后姜子牙帐前的先行官,而对于此事的具体实施事宜,元始天尊便交给了乾元山金光洞的太乙真人。
这次咱们就正说,不外延了。孙悟空是个有故事的人。话不投机,一言不合,哪吒说变就“变”!哪吒一出手就是三头六臂的打法,倒是让孙悟空吃了一惊。孙悟空一看,不敢怠慢,赶紧也变成三头六臂迎了上去。这是一场“plus”之间的对决。开局很“炫”,过程很“艳”,结局却很“烂”。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是上个世纪的传奇,它缔造了许多经典国漫,也缔造了一个名为“上美”的时代。《哪吒闹海》是上美制片厂的封神之作,笔者小时候看它,只知道哪咤削骨还母的愤慨与决绝,而长大后再看它时,才发现着竟然是神仙吃人天经地义的“黑神话”。
当然了,春节档电影一向是成绩越好、关注越多,《哪吒》也不例外,随着大批路人观众进场观影,有关《哪吒》剧情的讨论越来越多,虽然电影本身评分破8,但是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哪吒》涉及小人物的剧情意外引发了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