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12月6日讯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台“文化部长”龙应台5日卸任,“文化部”举办欢送会,龙应台致词时红了眼、几度哽咽。在讲到“内阁”改组时,她说,跟着“行政院前院长”江宜桦一起走“很光荣”。她同时感谢“文化部”同仁容忍她这个“太后虎姑婆”拼命推展业务。
【耕读原创】龙应台,散的什么步?文/小七今天我们谈谈一篇文章,龙应台的《散步》。最近读这篇文章,感触很深,这涉及到写文章的一些技巧或者门道。家萱和龙应台的交流,涉及到母亲什么样的共同问题?文中真正涉及“散步”的文字很少,标题为啥是《散步》?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不怕不识人,就怕人比人。龙应台女士,著名作家,曾经担任过台湾省的文化部长。于丹老师,北师大教授,曾经担任过百家讲坛上的主讲嘉宾。龙应台与于丹,都是文化人,也有共同点。龙应台与于丹,都清高自恋,自我看重,多少有点飘飘然。
连意大利的警察都没有见到,不知道她报案没,她没有写,估计压根没有报案,就当是给意大利扶贫了,最后是她的笑容可掬,一脸灿烂地坐在那,可她的笑容一点也不治愈,和丁真的笑容根本没法比,光看她笑的那么开心,还以为她捡了300欧呢?
从今年8月份出现癫痫症状以来,团团的病情就揪紧了两岸许多人的心。在一片不舍中,台湾文化部门前负责人、作家龙应台却说起了怪话,她在脸书上连发数条长文,称台北市动物园可以主动联系北京,建议他们再慷慨赠送一只“黑白无常”来做“和平大使”。
台海网12月2日讯 在国民党于日前落幕的台湾“地方选举”重挫后,台湾当局行政团队1日全体辞职。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文化部长”龙应台1日特别举行告别茶叙,表示自己决定回到“文人安静的书桌”,报饮水思源之情。
最新的亚马逊网畅销榜上,龙应台出版于2009年的《目送》排在第9位,五年过去这本书依然畅销,足见龙应台的文字魅力。与她以往写作风格不同,《目送》中的几十篇散文,写父亲的逝、母亲的老、儿子的离、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写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写缠绵不舍和绝然的虚无。
在神坛能呆多久,其实并不完全取决于这个人的学识,更重要的是这个人的三观内核,如果台下人发现这个人的脑袋里都是偏见,那么会立即离开现场,而且会有人扔鸡蛋甚至掀翻神坛,前几年疯狂英语的李阳就因为家暴事件被粉丝抛弃,而今天我们要说的是学者——龙应台。
祖籍大陆的龙应台,最早凭借《目送》等散文作品走进大陆读者的视野,也曾是两岸文化交流的活跃人物,那句著名的“台湾最美的风景是人”,也是借助她的演讲一度成了许多大陆人心中对台湾的最初印象。不过,在文学界成就不俗的龙应台,却常因跨界评论时政“翻车”。在香港骚乱期间,她曾以“花园的地上有一颗鸡蛋”美化乱港分子的行为,在疫情期间,又把本该是科学问题的防疫政策,歪曲成“合理化极权体制”。龙应台最近的一次“大型翻车”是在今年2月。当时,龙应台将日本援华物资上的中国古诗词,和中国民众的加油口号对比,称大陆民众“心灵贫乏、粗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