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胜地兴安灵渠是中* 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作,也是连接南北水系的重要通道。它始建于秦朝,历经多次修缮和扩建,至今仍在发挥着作用。灵渠不jing展现了中*国人的智慧和创*造力,也促*进了中*国南北地区的经济和文化交流。灵渠沿岸有许多风景名胜和人文古迹,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的光临。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封面新闻记者 苟春 宋潇 李佳雨申遗成功时间:2018年8月工程档案灵渠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建成于公元前214年,全长37.4公里,沟通湘水与漓水,让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得以连通,大批粮草经水路运往岭南,为秦王朝统一岭南提供了重要的物资保障。
灵渠,始凿于秦朝,故又称秦凿渠,位于广西省桂林市兴安县,是一条将长江支流湘江与珠江支流漓江连通的人工河道,全长约40公里,是中国古代南北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交通水道,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有闸运河之一,被誉为“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享有“北有长城,南有灵渠”之誉。
明、清两代,对灵渠的维修非常重视,明代最大的一次维修工程,是洪武29年监御史严震直主持的。这次维修的主要项目是:“筑其提岸长百余丈。高五尺有奇,上下砌以巨石,中门二涵,以泄余流。次修中江石堤近土岸当潦涨之冲,乃高之以杀水势。增筑龙母祠前土堤五十丈许浚河渠五千余丈。
图为灵渠设计合理的铧嘴。 陈兴华摄“水利”一词,最初出现于秦地成书的《吕氏春秋》中,指防止水害灾难和利用水力资源的事业。战国时期秦国水利事业的成功,是秦实现统一的重要因素之一。人们把都江堰、郑国渠和灵渠并称“秦代三大水利工程”。灵渠是我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水利工程之一。
【开栏的话】“眼纳千江水,胸起百万兵”。新华社记者永远在路上,在履行新闻报道职责中,有着独特的思考、感悟,以优美、隽永的文字写下这些思考、感悟,同样是讲好中国故事。即日起,新华每日电讯《草地》副刊开设“新华走笔”专栏,刊发新华社记者的行思录,与读者分享。我有3次到访灵渠。
公元前214年,灵渠凿成通航,秦朝大军随后迅速统一岭南。从此以后,珠江流域和长江流域便通过这条人工运河连通在一起,推动了中原地区和岭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中华各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