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在不同的区域,经济发展有所差别。与此同时,中国古代经济发展有一个突出的现象,那就是社会经济的发展总是和最适应当时生产力的区域相匹配、相统一,从而形成历史上的经济发展重心。
北京日报客户端 | 作者 踪家峰秦汉以来,中国经济重心经历了从北方到南方转换的过程,前期经济重心在北方,后期经济重心在南方特别是江南和东南地区,分界线是南宋。南宋以来,南方特别是江南一直是中国的经济重心;从1978年至今,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不断得到加强。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文|晨曦暮鼓编辑|晨曦暮鼓导语:近几年来,我国的经济重心向南方移动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许多人对此表示了关注。那么,我国的经济重心为何会向南方移动呢?
经过了三次人口大规模南迁之后,到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格局全面形成,并持续近千年历史。公元406年,永嘉之乱西晋灭亡,衣冠南渡,出现了第一次大规模人口南迁,东晋政权在长江下游的建康成立,对南迁人口实行侨置郡县政策,稳定移民,促进南方开放,直到隋朝建立统一政权,人口南迁才基本结束,历时近300年,人口南迁规模超过100万。
先说说经济重心南移和北移有什么影响,大多数人都知道,从西晋末年到隋唐5代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就开始南移,这里面的原因比较多,比如北方战乱比较多,大量的北方人口南移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地理环境比较好,气候比较宜人,而且南方人精耕细作,比较勤劳,所以经济发展得比北方更快一些。
1934年,一位年轻人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完成了他的经济学博士学位论文,题目是Key Economic Areas in Chinese History: As Reveal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Works for Water-Control 。
作者:李彦楠(中山大学历史学系〔珠海〕助理教授)经济重心南移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问题,粗略而言,即基本经济区由黄河流域转向长江流域。一般认为这一过程始自东晋南朝。南方地区河网密布,水运是东晋南朝时期主要交通方式。除内河航运外,当时沿海航运也不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