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艺)推动近1.6万个居住小区(村)、11.7万个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和广大群众全面实施垃圾分类,各品类垃圾收运处理全链条基本贯通,市民自主分类习惯逐步养成。这是北京实行生活垃圾分类三年来交出的一份答卷。
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负责任地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在特殊的历史节点上,实现这一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需要社会各界力量的参与。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5月22日—28日是首届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住房城乡建设部今天(5月23日)表示,随着我国垃圾分类工作持续推进,今年年底前,地级及以上城市居民小区垃圾分类覆盖率要达到90%以上。
为了实现绿色经济发展, 推动固体废弃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形成固体废物环境 影响降到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国务院于2019年3月29日发布《“无废城市”建设 试点工作方案》,开启了十余座城市“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
垃圾分类知识普及垃圾可以分为四大类① 易腐垃圾:易腐烂的、含有机质的生活垃圾。②可回收垃圾:再生利用价值较高,能进入废品回收渠道的垃圾。③ 有害垃圾:含有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垃圾。④ 其他垃圾:除去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易腐垃圾之外的所有垃圾的总称。
7月1日,上海市将正式实施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意味着垃圾分类就要“动真格”了。北京市城市管理委也表态将推动垃圾分类立法,这次“动真格”看来要席卷全国。你怎么看?“动真格”的垃圾分类,很多市民抱怨不已,看看网友出的几个实战难题,你能打上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