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历史中,作为汉初开国功臣之一的张良绝对算得上是"神"一样的存在。虽然与萧何、韩信一起被并誉为"汉初三杰",但抛开功劳不谈,张良无论是在辅佐刘老板成就大业的过程中与老板的默契程度,还是最后的结局,都是三个人当中最好的。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文|雨别编辑|雨别《——【·前言·】——》张良一生为汉朝的建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令人好奇的是,他三次拒绝了丞相的高位,三次放弃了权力的诱惑。难道他真不想当权?
在秦末汉初的历史上,留侯张良绝对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然而张良的身份也十分诡异。汉初,高祖刘邦在封赏功臣时,原本要封张良为三万户侯,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萧何、曹参、樊哙、夏侯婴,这四人食邑的总和,无论刘邦当时是什么居心,反正被张良果断拒绝了。
这句话是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能在军营之中出谋划策,让军队在千里之外取得胜利,我比不上子房。这样一个谋士按理说应该封侯拜相,风头极盛才对,但是我们纵观汉朝建立之后的历史却发现,张良竟然并没有接受封赏,反而是辞官还乡,这是因为什么呢?
柳亭,在沛县以东,是沛县下东柳乡的一个亭子,亭子名字由来,是因为道路两旁都栽种着柳树。张攸与张良疾行至柳亭时,头顶的月亮,正悬挂在夜空中央。月光洒下的银辉,给大地镀上了一层晶莹的银纱。目之所见,银辉罩柳。柳树的枝条婆娑摇曳,如醉人的舞者,在夜色中忘情地表演着一场轻盈的舞蹈。
历史上有很多非常牛掰的文臣武将,尤其是那些帝王身边的智囊,一个个脑子别提多灵光了。正是在这帮人的帮助下,若干开国帝王才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比如说姬昌有姜子牙,勾践有范蠡,刘邦有张良,刘备有诸葛亮,朱元璋有刘伯温。我们仔细去看这些人,其中唯一真正彻底功成身退的,只有范蠡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