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是一种严重的儿童疾病,是因发育中的胎儿或者是婴幼儿的脑部出现非进行性的损伤所致,表现为持续性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 脑瘫的出现影响孩子的一生,也对家长造成了巨大的困扰,尽早的筛查,及时的诊断,积极的干预,能够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减轻后遗症。
当你第一次抱起自己的宝宝,心中充满了无尽的爱与期望。你开始数宝宝的手指、给他讲故事、和他玩耍,希望他健康成长。但有时候,妈妈或爸爸的心中也会浮现一些担忧的念头。“宝宝的运动是不是有点迟缓?”,“他会不会像别的孩子一样爬行、走路?”这些疑问,可能代表着宝宝成长过程中一些微妙的变化。
经常有家长向医生询问:“大夫,我家宝宝总是踮脚尖站着,是不是脑瘫啊,影不影响走路?”家长所说的孩子站立时足尖着地、脚后跟翘起的状态,在医学上称为尖足,是脑瘫的表现之一。但是,尖足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而且仅凭尖足这一种表现不能诊断脑瘫。
后来我才知道,孩子是被确诊为脑瘫,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与孩子的一个小动作接触是分不开的。恐怕在上述事件中,很多妈妈都做过类似的小动作,那就是抱着宝宝,晃动宝宝的身体,试图让宝宝睡觉,而这种看似无害的习惯却常常影响着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