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号“渔人刘文俊”帐号的今后的文章,将集中在我的新帐号(请搜索“水花鱼@渔人刘文俊”上面发布,敬请关注我的新帐号!水霉病即养殖中所说的水绵病、白毛病和肤霉病,该病常感染淡水鱼的受伤组织和死卵,进而在周边形成覆盖物,主要特征为:灰白色、棉絮状。
鱼塘水霉病的难缠相信很多养鱼人都体会过,不少人一看鱼得了水霉病,上来就是一通用药和操作,这药不行就换另一种。结果发现越治死鱼越多,花了不少冤枉钱,水霉病也没控制住,最终被逼清塘卖鱼。那么,对于鱼塘水霉病,养鱼人要如何科学地预防和应对呢?
秋去冬来,眼下又到了鱼的越冬阶段。若是养殖管理没有做好,可能会导致鱼大量伤亡,那么,如何做好越冬管理,才能让鱼安稳越冬?水霉病,又被称为肤霉病、长毛病、白毛病,是由水霉菌引发的一种真菌性疾病,能在多种水生动物身上滋生。
水霉病主要流行在冬季以及早春,在水温13-18°C内高发,水霉菌感染对象是鱼卵和体表有机械损伤,冻伤的鱼等,在感染的过程中对宿主没有选择性,水霉真菌在感染的部位不断生长,形成灰白色面诉状覆盖物,吸取鱼体影响,导致鱼体消瘦死亡。
上个月,山东临沂林老板的鱼塘发生一种鱼病,刚开始没当回事,结果一段时间后鱼就出现大量死亡的情况,一天死鱼数量可达几百尾,采取多种办法都控制不住,最后不得已清塘卖鱼。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罪魁祸首就是水霉病,此病在水温5-20℃的秋冬和早春季节高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