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企摸爬滚打30年,见证了中国经济腾飞的我,对最近联合国提出的“中国效应”这个词特别有感触。老实说,这个说法挺有意思,道出了当下中国的真实处境。中国现在的处境,就像是个还在上高中,但已经长到1米9的大个子。在同班同学里显得太突出,但要说去打职业篮球,又觉得火候不够。
近日,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对11月网络谣言进行了梳理分析。网上数据监测和网民举报显示,当月网络谣言主要集中在杜撰官方政策信息、编造灾害事故谣言、炒作食品安全话题等方面,误导认知、贩卖焦虑、扰乱秩序,造成不良影响。
近日,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对10月网络谣言进行了梳理分析。网上数据监测和网民举报显示,当月网络谣言主要集中在假冒官方虚构政策、炮制谣言炒作话题、编造剧本打造虚假人设等方面,相关谣言误导公众认知,影响网络生态。
近日,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对2025年1月网络谣言进行了梳理分析。网上数据监测和网民举报显示,当月网络谣言主要集中在编造传播涉春节春运、地震灾害类谣言以及炒作社会民生话题等方面,相关谣言误导公众认知、扰乱社会秩序、影响网络生态。
近日,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对3月网络谣言进行了梳理分析。网上数据监测和网民举报显示,3月网络谣言主要集中在公共政策类、社会民生类、安全事件类等方面,造谣传谣者以假借权威、搭蹭热点、制造恐慌等套路,虚构事实,扰乱社会秩序,造成负面影响。假冒权威杜撰政策类谣言,误导公众。
(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近日,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对2023年12月网络谣言进行了梳理分析。当月网上数据监测和网民举报显示,本月涉医保、交通等公共政策的虚假信息较为集中,针对地震灾情、安全事故、呼吸道疾病防治等社会热点的谣言也屡见不鲜。
央视网消息:据中国网信网消息,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根据网上数据监测和网民举报,对4月网络谣言进行了梳理分析。当月网络谣言主要集中在杜撰政策信息、捏造社会事件、散布伪科普等方面,以碰瓷热点、假借权威、旧谣新传、危言耸听等套路,扰乱社会秩序,误导公众认知,造成负面影响。
近日,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根据网上数据监测和网民举报,对11月网络谣言进行了梳理分析。11月网络谣言主要集中在歪曲解读政策内容、编造涉疫虚假信息、虚构炒作社会事件等方面,其中部分谣言性质恶劣、影响较大,严重扰乱社会公共秩序。
来源:中国网信网 近日,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对10月网络谣言进行了梳理分析。当月网上数据监测和网民举报显示,臆测编造民生政策、利用AI虚构案事件、借社会热点造谣炒作等传谣现象较为突出,部分谣言性质恶劣,扰乱社会秩序,造成不良影响,相关账号已受到依法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