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9日,习近平在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回信中强调,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让世界更好认识中国、了解中国,需要深入理解中华文明,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深入阐释如何更好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在五千多年漫长的历史文化积淀中,中华文明培育了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质,这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气质的鲜明体现,也是我们对于自身精神特质的体系化阐释,它不仅铸就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而且成为中华民族应对一系列国际、国内复杂问题的价值支撑,更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执政理念的具体写照。
原标题:三个维度感悟中华文明现代力量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中国式现代化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本期课件,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张小平研究员以“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文明的重要论述”为主题,为我们讲解了弘扬中华文明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文明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重大意义三个方面的内容。
比如:2022年5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2021年5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回信,2014年9月24日习近平主席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等等。
新馆建成后,省博物馆总建筑面积达11.4 万平方米、展览面积达3.6 万平方米,共有藏品24万余件,国家一级文物近千件,主要以商周青铜器、楚秦汉漆木器与简牍、先秦及明代藩王墓出土的金玉器为特色,体系完整,数量丰富,质量精湛,地域特色鲜明,是弘扬中华文明和展示荆楚文化的重要窗口。
李双套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兵团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挂职)副教授在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强调,推动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那么,如何弘扬好中华文明,弘扬中华文明有何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的复杂局面,只有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坚持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才能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践行大道不孤、天下一家的行动价值,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两个结合”的创新理论成果,是担负新的文化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丰富、体用贯通,有力破解了“古今中西”之争,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和坚定文化支撑。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入阐释了中华文明的五大突出特性,指出中华文明突出的创新性造就了中华民族的进取精神和无畏品格。
中华传统美德在华夏史上源远流长,自古至今,从未间断。到了家,奶奶不在家,我和爸爸将水果放在桌上,动手帮爸爸煮起饺子来,不一会儿,白花花的饺子浮出了水面,我知道这是科学中浮力原理,饺子熟了,体积膨胀,浮力增大,于是浮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