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张伟泽 香港报道近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正式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下称“决定”)。《决定》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三十年弹指一挥间,如今的香港,依然是那个充满活力、魅力四射的“东方之珠”,维多利亚港湾的波光潋滟,太平山顶的璀璨夜景,都见证着这座城市的繁华与荣耀,在这光鲜亮丽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三十年间,人民币早已跃居世界主要货币之列,但港币,这枚诞生于殖民时代的货币,却依然在香港这片土地上顽强地屹立着,甚至展现出惊人的稳定性。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香港12月6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6日在香港出席“中国宏观经济暨大湾区融合论坛2024”时称,香港经济发展最关键是改革创新,涵盖新领域、新产业、新市场和新空间四个方向。
图为香港维多利亚港。中新社记者 李志华摄香港经济正逐步迈向复苏,香港旅游发展局总干事程鼎一近日表示,今年前5个月访港旅客数量突破1000万人次大关,包括内地居民在内的世界各地旅客重临香港,大大提振了消费市场信心,为香港经济发展注入充沛活力。
参考消息网12月12日报道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2月8日刊登文章,题为《香港金融中心地位稳定的五个原因》,作者是达明·格林。文章摘编如下:“有关我死亡的报道是夸张的。”对于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来说是如此,对于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来说也是如此。
今年是内地与香港股市互联互通开展10周年。中国证监会近日公布5项措施,支持香港金融市场进一步发展。除了支持内地龙头企业赴港上市,另外4项措施扩大并丰富两地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内涵,包括放宽沪深港通下股票交易所买卖基金合资格产品范围、将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纳入沪深港通、支持人民币股票交易柜台纳入港股通和优化基金互认安排。
新华社香港6月30日电 题:中央系列惠港措施提振香港经济动能新华社记者黄茜恬“三联通、三便利”六项政策举措推出、“个人游”计划不断扩大、来往京港沪港的夕发朝至高铁动卧列车正式通车……2024年以来,中央接连推出一系列惠港措施,涵盖金融、文旅、区域合作等范畴,极大提振香港经济动能。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基础功能和独特优势没有改变。在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和金融一体化的历史潮流下,部分国家的阶层分化、收入分配以及产业链分工等问题日益凸显,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民粹主义、逆全球化思潮和霸凌行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中新社香港12月27日电 题:香港2024:拓新机开新局 经济稳步向前中新社记者 魏华都2024年,中央接连推出惠港措施,提振香港经济;香港政商界亦主动识变、应变、求变,拼经济谋发展共识不断凝聚。香港经济探索新业态、培育新动能,发展空间不断拓宽。
贸易及物流业是香港四大经济支柱之一,占本地生产总值约五分之一,支撑着67万多人的就业。航运业虽然只占香港本地生产总值的1.1%,为香港逾8万人提供就业,但却是贸易及物流业的重要支柱,推动香港成为全球海运界的区域运转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