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主义形成的阶段,主要是面对密集的自我认同的文化、种族、地方和语言类别,以及社会忠诚度,这种社会忠诚是由几个世纪的未经规范的历史创立的,所依据的是一种简单的、抽象的、刻意建构的而且几乎是充满痛苦的自我意识的政治族群性概念——现代方式的恰当的“民族性”。
1月中旬,由美国学者克利福德·格尔茨著作的文化人类学的里程碑式经典作品《文化的阐释》全新中译本出版由译林出版社重磅推出。本书作者克利福德·格尔茨是符号人类学和阐释人类学的主要倡导者,在《文化的阐释》中,格尔茨发展了“浓描”的概念,并由此重写了整个学科的规则。
50多年前,一位名叫克利福德·格尔茨的美国人类学家经过长时段潜心研究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上农民们的稻作农耕生活后发现,爪哇岛上的农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辛苦劳作,农业却长期停留在一种难以进步的状态,农民岁入也难有增长。
我们每个人都会在一生中遇到许多被排斥的情况。一扇打不开的门、不舒适的座椅靠背、只支持某个语种的操作系统、只接受信用卡的支付系统、无法完成的验证环节……被设计拒绝时,我们难免疑惑:到底是自己不够正常,还是设计不够包容?设计塑造了我们的生活体验。
近期,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对话节目《认识你真好——习近平总书记的书单》相继在北京卫视、重庆卫视、云南卫视、贵州卫视等平台热播,节目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根本指针,以开阔的全球视野和开放的对话姿态,为中外文化交流搭建起一座无形的“桥梁”,赢得各方好评。
作者:张路黎(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中国人谈诗论文常常说“诗言志”“文以载道”“意余于境”,所言“志”“道”“境”等,就是中国文论的关键词。这些字词渊源深远、内涵丰厚,代表着中国人的审美传统与人生意趣。
日前,“世界思想宝库钥匙丛书”系列讲座首场在上海图书馆东馆阅剧场举办,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于海教授主讲,聚焦文化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茨代表作《文化的解释》的经典文化理论、相关解释案例及具体文本解析等展开论述。
目录 2023.01 |2022.12|2022.11|2022·10 | 2022.09 |2022.08 |2022.07 |2022.06 |2022.05 |2022.04 |2022.03 |2022.02 |2022.01 热点区块链|未成年人犯罪|5G|《长安十二时辰》|知识付费|留守儿童|巴黎圣母院大火|《流浪地球》|开放二胎|“佛系青年”人物鲁迅|施蛰存|王元化|费孝通|陈旭麓|金庸|哈贝马斯学者陈平原|杜维明|葛剑雄|何怀宏|季卫东|罗伯特·帕特南|沈志华|王汎森|乐黛云观念天下|祖国|信任|“五四·青年”|人文危机|涂层正义|全球文明专栏重识中国与世界|城市与文明|人工智能与未来社会会议数字加密货币|江南文化与城市发展创新| “科幻景观·文化· 媒介”学术论坛|大学治理使命| 网络时代知识付费与知识获取| “城市与情感”第二届中国城市问题论坛青年论坛青年第三届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奖|第二届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奖|精彩感言|优秀青年学人支持计划·第一期|优秀青年学人支持计划·第二期|青年学人优秀论文支持计划 学术圈 学术写作|高校工作时间|学术晋升机制|假期|救救博士生|“青椒”的焦虑|学术圈的“第三世界”|开题报告怎样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