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 记者2月10日从教育部获悉,经各地自主申报、省级推荐、网络公示等环节,认定北京市海淀区等61个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根据教育部前期下发的文件,实验的任务为拓展特殊教育学段服务,扩大特殊教育服务对象,强化特殊教育质量建设,加强数字教育资源建设等四方面。
央视网消息:记者10日从教育部获悉,经各地自主申报、省级推荐、网络公示等环节,教育部近日认定了北京市西城区等61个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据教育部介绍,北京市西城区等61个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的实验建设周期一般为3年,实验任务主要包括:首先,拓展特殊教育学段服务。
教基厅函〔2025〕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办发〔2021〕60号)有关要求,教育部组织开展了国
2月10日,教育部办公厅公布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名单,贵州省遵义市、贵阳市南明区成功入选。据悉,此次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推荐工作经各地自主申报、省级推荐、网络公示等环节,最终认定61个地区为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
2024-04-08 08:37来源:央广网 链接已复制字体:小大央广网北京4月7日消息(记者 冯仪) 近日,教育部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办发〔2021〕60号),以下简称《提升计划》)精神,适应特殊教育改革发
2月10日,教育部办公厅正式公布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名单,贵阳市南明区成功入选,成为全国61个试点地区之一。这一荣誉不仅是对南明区特殊教育工作的高度认可,也标志着该区在推动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方面迈出了坚实一步。
24小时新闻动态◆ 《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条例》日前公布,提出禁止在民宿、宿舍、更衣室、哺乳室等区域安装图像采集设备,自4月1日起施行。◆ 教育部消息,认定北京市海淀区等61个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何蕊当前,我国共有超2300所特殊教育学校,7.3万名特殊教育专任教师,90万名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在校生。教育部日前明确,将强化特殊教育高质量普惠发展,适当扩大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招生规模,加强高校特殊教育学院建设,增设适合残疾学生就读的专业。
央广网北京3月1日消息(记者 吴佳怡)3月1日上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2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郭鹏介绍了有关特殊教育和民办教育的发展情况。特殊教育融合发展进一步加强2023年,全国共有特殊教育学校2345所,比上年增加31所,增长1.
记者从教育部今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2023年,全国共有特殊教育学校2345所,比上年增加31所,增长1.34%。全国共招收各种形式的特殊教育学生15.5万人,比上年增加8720人。全国共有特殊教育在校生91.2万人,其中,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在校生34.12万人,占比37.
残疾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准之一,也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挑战之一。以教育公平为主旋律,让教育成果惠及每一位残疾人,应进一步优化政策体系,提高政策的执行力度,让公共政策在残疾人教育中更好发挥资源分配、教育体制改革和社会观念引导等关键作用。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记者徐林)“所有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所有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我们要让每一名特殊孩子都能够享受优质的教育服务,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包容,让他们的人生也能闪闪发光。”在谈到自己的工作时,北京市海淀区特殊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主任王红霞这样说。
12月3日,正值第33个“国际残疾人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特殊教育版块正式上线。特殊教育版块聚焦残疾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诉求与身心发展特性,以“全学段、多角色、深融合、高质量”为建设目标,打造适配性强的数字化学习环境。
特殊教育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中的关键一环。近年来,杭锦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速完善特殊教育工作体系,强化保障机制,推进教育普惠,提升教育质量,赋能特殊群体,特殊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进步与长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