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礼记.学记》中记载:“玉不琢不成器”,意思就是如果没有经过琢磨,玉就不能成为可用之才。一块美玉的价值不仅体现在材料的品质上,更体现在其工艺设计上,只有真正好的雕刻工艺,才能使其具备艺术价值,从而进一步提升了玉石的价值。
面对“机工”玉器的冲击,行业内的手工玉雕艺人有了足够的动力去进行反思,集体努力挖掘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但对于迅猛发展的“机工”玉器,很少有人去进行深入的思考,更缺乏对它未来发展的长远规划。作为一个从业者,笔者从个人角度发表一点拙见。
说起切料,我们知道很多种方法,比如有切割机切割: 有线切: 甚至有水切等等,随着机器的进步,各种各样的切料开始出现在和田玉行业当中。但有一种切料方法,你肯定没见过,就是这种: 对,它不是切料,这是砸料!
原创--陈希民(请多关注)古今治玉工具、是加工玉器的一个必须用具,在中国几千年的治玉史上、可以推演出“发展演变”的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根据史籍以及考古发掘资料显示,最早的工具是打砸工具(石具),所谓的“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第二个阶段:是锯工的出现(相对第一阶段省力、工效增加)。
常见雕刻机介绍前面我们在“玉石雕刻专业入门”系列知识里分三期介绍了常见雕刻工具的分类与使用特点,说到这有些还没接触过玉石雕刻的朋友可能就要问了——雕刻工具那么小,是如何操控的呢?是这样?NO…这是磨……是这样?
玉石雕刻专业入门,工具介绍与使用(上)各位喜欢玉雕的朋友,大家好!欢迎继续学习“我和我弟玉石雕刻俱乐部”为大家整理的玉石雕刻专业入门系列知识,上一篇文章我们对目前行业里的一些玉石雕刻技法做了个汇总介绍,欣赏完各色的工艺,你是不是也有想上手操作的冲动,感受下雕刻的神秘呢?
剥开一块石头,这块石头里面有可能藏着一块可以让你一夜暴富的翡翠宝石,也有可能里面啥都没有。最近春光明媚,天气转暖,不少市民选择到云南等地旅行,那里的“翡翠原石”也受到不少旅游者的关注。这些“原石”的价格从几百元到几十万元不等,其中能够真正让人一夜暴富的“原石”数量微乎其微。
一件玉牌成品中栩栩如生的人物,美不胜收的风景,总是令我们流连忘返,每一块玉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在这些故事里,玉牌最初的雏形究竟是怎样的呢?一块经过再次切割的玉料,我们需要将圆形的它切割成玉牌的基本形状。
原标题:玉雕师的“琢玉”人生李师傅的表弟在他的店里雕刻玉器。依山而居的酒泉,捡石、玩石、寻觅玉石的人与日俱增,但精通手工玉雕者却为数不多。“玉不琢不成器”,从事玉雕20多年的李师傅,始终坚守着自己的琢玉之道。
偶尔翻阅古籍,看到刘大同先生所做《古玉辨》,故而阅之,取其中经典和大家分享。一,古玉普通名称玉之未入土者,名曰传世古,又曰自来旧。入土者名曰土古,殉葬之玉,因其含殓,名曰琀玉。红如血者曰血古;微红者曰尸古;水银沁者曰黑漆古;受地火者,纯白曰鸡骨白,微黄曰象牙白,微青曰鱼有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