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简单,用最通俗的话来说,M2就是整个市场上有多少钱,包括现金和各种存款,那么怎么运作的呢?我来举个例子,山上有一座水库,水库的开关呢,由央行来控制,在山下有各种农田经济作物,农村的周边所有的湖泊、沟渠里的水,就是M2,也叫流动性。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麻辣财经工作室】2024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修订M1的统计口径,将个人活期存款和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纳入M1的统计中。修订后的新口径在2025年1月启用,数据预计于2月上旬向社会公布。消息一发布,就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研究员 钮文新在长期流动性取代短期流动性的过程中,两者并非1比1的替代关系,而很可能是1比3、1比4、甚至1比5、1比6的关系,就是说,1元长期流动性注入,可能取代数元短期流动性,这取决于长期流动性的期限有多长,同时也取决于短期流动性有多短。
在央行的货币统计报告中,经常听到M0、M1、M2等术语,这是对货币层次的划分。货币层次是指各国中央银行在确定货币供给的统计口径时,以金融资产流动性的大小作为标准,并根据自身政策目的的特点和需要,划分了货币层次。
首先说说M这个字母,它代表了货币,那么,M0、M1、M2其实也就是三种不同的货币。你也许会问,什么叫不同的货币,货币不就是钱吗,钱除了人民币、美元、欧元等币种的不同,除了1元、2元、5元等面值的差异,还有什么不同呢?
文:任泽平团队导读2022年至2023年一季度,M2累计新增43万亿元,为什么投放了这么多货币,经济未现强劲复苏?钱去哪了?怎么办?摘要全力拼经济需要金融先行。M2作为广义货币供应量,代表流通中的货币总量。
(本文作者李超,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M1不含个人储蓄存款和政府性存款常见的货币供应量指标M1、M2、M3、M4是以流动性为标准对货币供应进行的划分,各国对M1的定义相似,但在实践中因历史和国情等原因造成统计口径各有差异。
10月14日,央行公布数据显示,9月末,我国广义货币(M2)余额309.48万亿元,同比增长6.8%。狭义货币(M1)余额62.82万亿元,同比下降7.4%。流通中货币(M0)余额12.18万亿元,同比增长11.5%。前三季度净投放现金8386亿元。
最近经常听人提起中国的M2存量,说增长得飞快,但你可能摸了摸自己的钱包,感觉并没有什么变化。这是为什么呢?我们来拆解一下这个问题,简单易懂地解释一下。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M2。M2其实就是广义货币供应量,包括了流通中的钱和一些不常用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