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显示,某省67.3%的乡镇干部日均工作时长超10小时,防汛防火期间连轴转成常态。38岁的王主任掏出衣兜里的降压药:“上个月重阳节文艺汇演、秋季禁烧秸秆、危房改造验收三个专班同时压下来,全镇89个干部集体吃住在办公室。”
每经记者:杜蔚 丁舟洋 每经编辑:张海妮一个痴迷于数字的“算呆子”,一宗隐藏在大明历史中的丝绢赋税案,牵动官府与民间旷日持久的复杂与折腾……各种波折,让当代人也百感交集——这又是来自马伯庸小说的改编影视剧、正在热播的《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
“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干部是各项政策方针的传播者、执行者,他们是与老百姓打交道最多的人,长期以来,他们为基层工作做了很多贡献,但是,繁琐的基层工作就如同五指大山,做了这么多工作,仍然得不到“叫好”,那其中的苦忧难也只有身处其中之人才能体味。
而在抗疫最前线的战场上,除了“白衣执甲”的医护人员,基层干部们也全力以赴,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然而,并不是每一份的付出都能被理解,两个月来,基层干部们在抗击疫情的同时,“不作为”、“不负责”、“无人情味”,各种负面舆论也把他们推上了风口浪尖。
张存超/文通览一篇关于评价村干部的帖子与评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越读越乱花渐欲迷人眼。评论区“硝烟弥漫”,争论不休。更有甚者凭空对村干部无端指责!我也是一名村干部,历经过二十多年基层工作,遇到不顺意的事难免有艰辛和委屈感。
这个夜晚,一个基层民警十三年的心酸与无奈,在雨中爆发了。只是泪水早已和雨水混在了一起,分不清彼此。他捧着保温杯,眼神望向窗外,轻声说道:“升职这事啊,就像钓鱼,有人用最好的鱼竿和饵料,有人只能蹲在河边用竹竿。可笑的是,我们这些用竹竿的,还总被教育要静下心来慢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