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师大附小文林校区王奕霖他是一位朴实无华的老人,面庞被阳光晒得黝黑,手中握着金灿灿的种子,就是这一粒粒金色的种子,让十三亿中国人都吃饱了饭。虽然他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他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1930年,他出生于北京,从小品学兼优的他便立下了远大的志向。
熟悉的旋律如春风拂面,每当它悠悠响起,袁隆平院士那朴实而温暖的笑容、扎根稻田的坚毅身影,便如同电影般在我们的记忆中清晰浮现。终于,在 1973 年,他们成功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的杂交水稻品种 —— 南优 2 号。
禾下乘凉梦,一梦逐一生。他是用毕生努力发展杂交水稻的追梦人;他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他,就是袁隆平。今年的5月30日是第七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让我们一起重温“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动人故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亲历过饥馑岁月的袁隆平选择农业报国。
近日,我被身边两位普通人的不凡情怀深深感动了。他们两人,足不出村,数十年如一日,坚守着自己的岗位,以高超的技艺为周边群众服务,在各自的小圈子里默默发着光和热。从他们身上,我读懂了什么是坚守初心、什么是爱岗敬业、什么是持之以恒。
9月18日是个特殊的日子,92年前的这一天,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强加到中国人的头上,从此改变了中国东三省三千万老百姓的命运,也让四万万中国同胞从此蒙怨受辱十四年,以六十一甲子作为平均寿命计算,足足荒误了人生的四分之一。
“我一直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袁隆平院士已经离开一周年,我们在追思这位伟大稻田守望者的同时,要深入学习他敢于追梦、勇于追梦的精神,努力成为“袁隆平式”追梦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潮新闻客户端故事里的拾光者杭州市风帆中学905班 沈欣然鲁迅是在朦胧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它“美丽,幽雅,有趣”,在暗夜里象征着光明。我回忆起童年里、自然中和时光的流转里看见一个个好的故事,在平凡的生活里闪闪发光。好的故事,唤醒我内在的本源,让最真挚而纯净的声音涤荡灵魂。